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A股资金源泉来自赚钱效应
□郭施亮
    近期险资机构,尤其是中小险资机构的持续发力,给沉寂多时的A股市场带来了积极性提振影响。
    “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是国内市场真实的写照。对于长期以资金作为推动主导的股票市场,一旦市场资金得以激活,往往容易激发起市场阶段性的做多热情,并把这种做多热情逐步传导至整个市场,达到全面激活的效果。
    实际上,从万科A股价的再度活跃,到同类品种的持续激活,再到部分优质上市公司股价的快速拉升,市场把这一种赚钱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在险资机构持续活跃的背后,既有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又有对持续上演的资产荒现象的无奈。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无风险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市场以往的投资观念出现转变。在此背景下,大资金大机构已然很难寻求到真正意义上符合中高投资收益率,低风险的优质资产,而优质资产端的争夺,更是在近一段时期表现得相当激烈。
    随着部分险资机构高杠杆行为的频繁上演,其背后所潜藏的投资风险,也逐渐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近期市场陆续传出监管收紧的传闻,给险资机构的后续增持行为构成了深刻影响。
    对险资资金而言,监管逐渐收紧,并逐渐给予规范化,这也是一种趋势。随着监管逐渐收紧的预期升温,估计未来将会进一步强化险资机构,尤其是中小险资机构的转型压力,甚至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节奏。
    在这种压力之下,未来险资资金大举增持的行为或有所减缓,而对市场新增流动性的影响也会比较明显。但对于A股,还是离不开“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的格局。随着险资机构对市场撬动影响的减弱,未来可否出现又一股力量引领市场上涨,仍需看待市场政策以及监管环境的宽松与否。
    就未来的大趋势而言,积极引导长期资金的入市,仍然是一种趋势,而国内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也会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接下来,一方面需要关注以养老金为主导的长期资金的入市进程;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深港通“通车”之后,为两地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带来的新增流动性预期。但是,对于多数资金而言,都离不开逐利性,即市场存在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资金都可能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相反,若市场仍然处于一潭死水的状态,则资金涌入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