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元素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入选名录的33处遗产中,我国的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四省区共22处遗产点入选。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历史,留给我们的,或许只是现在能看到的残垣的断壁,斑驳的石窟,甚至是沧桑的土墩,但却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华夏历史的发源地——河南省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古语有云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此次河南省入选名录的包括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隋唐时期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四处遗址点。
作为“丝绸之路”的始点之一,洛阳因在洛水之北,故而得名,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国都遗址,始建于西周初年,废弃于唐初,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是此次申遗中国境内的22个遗址点唯一的都城遗址。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城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从根据遗址复原的效果图中,仍然能领略到当时都城的气势磅礴。
“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言即为汉函谷关,所谓“函谷”,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而函谷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秦孝公为抵御东方诸侯的进攻,夺得崤函之地据险设关,先秦和西汉初年的函谷关位于今三门峡灵宝市,公元前114年迁往新安。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遗址关楼西面门洞两侧有副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同时提到了秦、汉两个函谷关的典故,也算是用典恰当的佳作了。
秦汉文化的摇篮——陕西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大约3000多年前,古长安就同许多国家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丝绸之路”最早就以古长安为起点的,张骞就是从这儿出发开始了凿空丝路的探险之路,把中华文明传播四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兴教寺塔、小雁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共七处遗址点入选名录,也是入选最多的省份。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又称西宫,刘邦称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后为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唐代也被划归为禁苑的一部分,使用时间达360多年。它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未央即没到尽头,取自《诗经小雅》中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作为西汉的统治中心,以此命名,其用意是为表达统治者传之万世的愿望。时过境迁,宫苑虽早已不在,但高祖宫中理政的场景,韩信被斩时的凄凄惨叫,还有吕雉篡汗后的大权独揽,仿佛仍停留在未央宫闱之中。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晚唐时因屡遭兵火,废毁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存世约270年,唐代17位帝王在此朝寝,宫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约是北京故宫的4.5倍,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描绘了当时的盛景。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透过一处处遗址,我们看到了关中大地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在风俗人情方面,因为政治、经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八种生动有趣的奇特风俗,被称为“关中八大怪”,并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关中八大怪”
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腰带,秦腔吼起来,碗盆分不开,凳子不坐蹲起来。
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上游,古属雍州,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地域辽阔,地形狭长,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同时,甘肃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和多民族文化融会交流的地方,省内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此次甘肃省入选名录的有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共五处遗址点。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虽然山高只有142米,但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故得名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山峰的西南面悬崖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而泥塑,则是麦积山石窟的典型特征,可以说,麦积山石窟就是用一把又一把细小而伟大的泥,为佛命名。它把泥塑推向了美的极致——生动、逼真、传神,成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又称小方盘城,大约公元前121年-前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此关,对玉的推崇加之当时来自和田的美玉源源不断地通过此关运向中原,因而得名玉门关。两千多年前,它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同时,文人骚客们也留下了多不胜数的精彩诗篇,既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又有“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的悲切,更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磅礴。玉门关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象,是岁月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凝结下来的历史见证,能让后人懂得关于和平、追寻、真理的代价,所昭示的伟大意义也正在于此。
古代历史上的欧亚通道——新疆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欧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古史中对于新疆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西汉时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各国,凿空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唐朝时期,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又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共六处遗址点入选此次遗产名录。
高昌故城,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于公元13世纪末毁于战火,前后使用1300余年,可以说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高昌古城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曾经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著名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曾途经高昌。今天我们看到的高昌古城,大都是唐朝时期的建筑,而这座故城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能够奇迹般的保存至今,除了古代劳动者集合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进行的独特施工外,还要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它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时期,蒙古叛军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并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新疆是一个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的“丁零”人。9世纪中叶,沿丝路迁到西域的“回鹘”,融合了游牧的突厥各部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并且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民族风情。
章源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古语有云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此次河南省入选名录的包括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隋唐时期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四处遗址点。
作为“丝绸之路”的始点之一,洛阳因在洛水之北,故而得名,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国都遗址,始建于西周初年,废弃于唐初,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是此次申遗中国境内的22个遗址点唯一的都城遗址。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城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从根据遗址复原的效果图中,仍然能领略到当时都城的气势磅礴。
“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言即为汉函谷关,所谓“函谷”,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而函谷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秦孝公为抵御东方诸侯的进攻,夺得崤函之地据险设关,先秦和西汉初年的函谷关位于今三门峡灵宝市,公元前114年迁往新安。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遗址关楼西面门洞两侧有副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同时提到了秦、汉两个函谷关的典故,也算是用典恰当的佳作了。
秦汉文化的摇篮——陕西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大约3000多年前,古长安就同许多国家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丝绸之路”最早就以古长安为起点的,张骞就是从这儿出发开始了凿空丝路的探险之路,把中华文明传播四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兴教寺塔、小雁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共七处遗址点入选名录,也是入选最多的省份。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又称西宫,刘邦称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后为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唐代也被划归为禁苑的一部分,使用时间达360多年。它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未央即没到尽头,取自《诗经小雅》中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作为西汉的统治中心,以此命名,其用意是为表达统治者传之万世的愿望。时过境迁,宫苑虽早已不在,但高祖宫中理政的场景,韩信被斩时的凄凄惨叫,还有吕雉篡汗后的大权独揽,仿佛仍停留在未央宫闱之中。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晚唐时因屡遭兵火,废毁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存世约270年,唐代17位帝王在此朝寝,宫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约是北京故宫的4.5倍,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描绘了当时的盛景。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透过一处处遗址,我们看到了关中大地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在风俗人情方面,因为政治、经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八种生动有趣的奇特风俗,被称为“关中八大怪”,并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关中八大怪”
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腰带,秦腔吼起来,碗盆分不开,凳子不坐蹲起来。
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上游,古属雍州,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地域辽阔,地形狭长,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同时,甘肃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和多民族文化融会交流的地方,省内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此次甘肃省入选名录的有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共五处遗址点。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虽然山高只有142米,但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故得名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山峰的西南面悬崖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而泥塑,则是麦积山石窟的典型特征,可以说,麦积山石窟就是用一把又一把细小而伟大的泥,为佛命名。它把泥塑推向了美的极致——生动、逼真、传神,成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又称小方盘城,大约公元前121年-前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此关,对玉的推崇加之当时来自和田的美玉源源不断地通过此关运向中原,因而得名玉门关。两千多年前,它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同时,文人骚客们也留下了多不胜数的精彩诗篇,既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又有“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的悲切,更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磅礴。玉门关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象,是岁月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凝结下来的历史见证,能让后人懂得关于和平、追寻、真理的代价,所昭示的伟大意义也正在于此。
古代历史上的欧亚通道——新疆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欧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古史中对于新疆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西汉时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各国,凿空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唐朝时期,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又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共六处遗址点入选此次遗产名录。
高昌故城,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于公元13世纪末毁于战火,前后使用1300余年,可以说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高昌古城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曾经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著名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曾途经高昌。今天我们看到的高昌古城,大都是唐朝时期的建筑,而这座故城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能够奇迹般的保存至今,除了古代劳动者集合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进行的独特施工外,还要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它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时期,蒙古叛军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并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新疆是一个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的“丁零”人。9世纪中叶,沿丝路迁到西域的“回鹘”,融合了游牧的突厥各部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并且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民族风情。
章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