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票据理财依然“红火”
据了解,尽管票据市场风声鹤唳,而票据理财却未“哑火”,甚至可以说比较“红火”,除了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受到草根投资者的追捧,不少富人也通过私募等机构进行票据理财。
票据监管风暴升级
据悉,今年以来的票据风险事件持续暴露,已经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了风险排查力度。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日前在内部通报了近期对于同业票据业务的检查结果,指出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2016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票据业务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案件主要反映出部分机构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制改革不到位、同业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薄弱。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指出,票据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票据市场的扩容和创新的逐步引入,票据业务链条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票据交易涉及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多个环节。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对交易对手的熟悉和了解,成为票据交易环节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理财“新宠”
所谓票据理财,通俗来说就是借款企业以银行、企业到期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抵押,以此融资,汇票到期后,借款人可以直接拿汇票去银行、企业兑现。汇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承兑汇票,另一种是商业承兑汇票。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付款,是一种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是一种企业信用。目前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多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通俗来讲,只要银行不倒闭,票据本身很难出现逾期或坏账情况,低风险一度成为票据理财的最大亮点。”
票据理财已成为不少高净值人士的“新宠”。他们表示,“尽管今年出了几件票据大案,但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票据理财是安全的。目前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0%,其实和信托的收益率差不多,但是应该比许多信托产品要安全。”最近几年,不少小型私募机构瞄准了票据理财市场机会,而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100万元起步的认购点,吸引了不少资金,成为“富人们”配置资金的“篮子”之一。
此外,草根投资者也在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上寻求机会。多位投资者谈及票据理财为何吸引他们时表示,“目前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普遍比较灵活,预期收益不错。”目前纸质票据较为通用,期限最长为6个月,所以票据理财的期限较短,更符合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至7%左右,且1元起投,投资期限相当灵活。而余额宝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在3%左右徘徊,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4%。
并非百分百“保险”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并非百分百“保险”。今年爆发的票据大案,往往都是源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纸质票据真实性的确认需要专业设备,并对操作人的经验要求较高,普通投资人无法直接判断票据真假,假票据不能承兑,投资者便会遭受资金损失。
平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行为;中介利用农信社或村镇银行在其他银行开立同业账户,票据贴现后获得资金可能直接流向壳公司;外包票据中介业务使得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了操作风险。何佳
票据监管风暴升级
据悉,今年以来的票据风险事件持续暴露,已经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了风险排查力度。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日前在内部通报了近期对于同业票据业务的检查结果,指出存在五大问题:违规授权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分支机构违规对外签署合同、违规保管实物票据、违规开立同业账户、违规进行资金划付。2016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票据业务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案件主要反映出部分机构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制改革不到位、同业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薄弱。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指出,票据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票据市场的扩容和创新的逐步引入,票据业务链条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票据交易涉及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多个环节。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对交易对手的熟悉和了解,成为票据交易环节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理财“新宠”
所谓票据理财,通俗来说就是借款企业以银行、企业到期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抵押,以此融资,汇票到期后,借款人可以直接拿汇票去银行、企业兑现。汇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承兑汇票,另一种是商业承兑汇票。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付款,是一种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是一种企业信用。目前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多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通俗来讲,只要银行不倒闭,票据本身很难出现逾期或坏账情况,低风险一度成为票据理财的最大亮点。”
票据理财已成为不少高净值人士的“新宠”。他们表示,“尽管今年出了几件票据大案,但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票据理财是安全的。目前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0%,其实和信托的收益率差不多,但是应该比许多信托产品要安全。”最近几年,不少小型私募机构瞄准了票据理财市场机会,而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100万元起步的认购点,吸引了不少资金,成为“富人们”配置资金的“篮子”之一。
此外,草根投资者也在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上寻求机会。多位投资者谈及票据理财为何吸引他们时表示,“目前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普遍比较灵活,预期收益不错。”目前纸质票据较为通用,期限最长为6个月,所以票据理财的期限较短,更符合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至7%左右,且1元起投,投资期限相当灵活。而余额宝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在3%左右徘徊,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4%。
并非百分百“保险”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并非百分百“保险”。今年爆发的票据大案,往往都是源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纸质票据真实性的确认需要专业设备,并对操作人的经验要求较高,普通投资人无法直接判断票据真假,假票据不能承兑,投资者便会遭受资金损失。
平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行为;中介利用农信社或村镇银行在其他银行开立同业账户,票据贴现后获得资金可能直接流向壳公司;外包票据中介业务使得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了操作风险。何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