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南京与海上丝绸之路
    南京作为一座并不临海的城市,怎么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城市?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资源是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呢?本版特别邀请一直在推动南京加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遗工作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即日起推出“南京与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文章,进行详细介绍。
    作为六朝古都和明代都城
    大大推动了“海丝”线路延伸和内涵发展
    “六朝都城”和“明代都城”的地位,也为南京成为“海上丝路”重要城市提供了政治与社会基础。
    就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特征而言,国际交通线路的开辟和拓展,离不开国家力量和都城的推动、引领、连接、组织及纽带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南京在“海上丝路”发展中的地位类似于西安、洛阳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地位。
    六朝时期(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从海上来到南京的使臣达到60多批次,涉及国家有位于海上丝路“南海线”的扶南国、林邑国、师子国、天竺国、诃罗单国、波斯国、婆达国等,有位于“东海线”上的高句丽国、百济国、新罗国、倭国等。此外,还有不少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高僧、商舶经海路到达南京。南京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引领“海上丝路”由传统的南海区域向东海和黄海区域延伸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海丝”与长江相联系,南京也由此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线”与“东海线”的核心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今天保存下来的最早记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跨国文化交往的重要典籍,如东吴康泰的《吴时外国传》(辑本)、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辑本)、东晋法显的《佛国记》等,都是以南京为中心而形成的。
    明代早期,南京有53年作为首都,后来又有220多年作为南都。在洪武、建文和永乐年间,明代的皇帝在南京皇宫中接待过近百次经“海上丝路”来“入贡”的外国使臣。尤其是永乐三年正式开始的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大航海活动,把与中国有关的“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高峰。当时南京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航海“宝船”的建造地、航海始发地,保存至今的明代《郑和航海图》原名就叫《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而明代宝船厂遗址、龙江关旧址都还保存在今南京鼓楼区滨江地带。
    因为特殊的地理空间优势和突出的中国都城地位,南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它对“海丝”的线路延伸及其内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南京也是一座“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相交汇的城市。
    有特殊地理优势
    通江达海,古代国内外各类船舶可直接驶入南京
    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海上丝路”重要城市,首先与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
    南京虽然不是滨海城市,但是拥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它离长江口大约300多公里,况且古代的长江口就在今扬州以东不远处,海潮一直可以到达南京所在的长江段,因此,当时国内外的各类船舶可以直接驶入南京。
    如六朝时期,在都城滨江地带有著名的“石头城”,城下即有停靠江海船舶的国际性港口“石头津”。据《晋书·五行志》记载,石头城旁的江面上,商旅船只最多时达到万艘,可见其水上交通之盛。经由南京,“海上丝路”还通过长江干线深入影响到中国内地。
    南京出土的六朝时期来自其他海洋国家的物品。1:鹦鹉螺杯;2:金刚指环;:波斯玻璃杯;4: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南京现存“海上丝路”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从2004年开始,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推动南京加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和论证。
    根据该所的调查和其他专家们的确认,从公元3世纪上半叶的东吴时期一直到明代中后期,南京都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存至今。世界大航海家郑和及其下西洋活动更是在南京留下了诸多遗迹,包括龙江宝船厂遗址、郑和墓、郑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马府街“郑和府邸”遗迹、大报恩寺遗址、接见海外使臣的明代都城及皇宫遗址,与郑和一起下西洋的洪保(墓)遗迹,与郑和航海活动相关的静海寺遗址、天妃宫碑、净觉寺(伊斯兰教)遗迹等,以及当时因到南京互通友好却不幸病故于此的勃泥国(今文莱)国王墓等。一直到明代后期,还有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曾德昭等在南京活动,中外闻名的著作《利玛窦札记》中就有关于南京的丰富记录。
    因此,留存至今的南京“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具有承载和见证中国古代由国家力量主导的我国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技术、思想、宗教以及商品、知识和价值交往互动的重大历史价值。当然,这种由国家主导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民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李年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