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传承红军精神打造红色文化
——工行黄冈市红安支行经营发展纪实
    □王少云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的土地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有很强的红色文化气息与土壤。工行黄冈市红安支行立足红色土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促进了全辖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该行连续两年来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被黄冈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5年,获省分行先进单位,获总行“五一劳动奖状”。截至2016年9月末,该行累放贷款5.2亿元,实现利润316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4%;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净增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9%。
    发扬红军精神,提高创建认识。两年来,该行始终把红军精神作为统一全辖员工思想的原动力,教育员工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大好河山,全力抓好红安工行的两个文明建设。把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摆在同等位置,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使“行兴我荣”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全辖上下有一个对争创工作的正确认识,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总支为核心,各部室、二级支行负责人为主体,纪检、工会、人事、女工委、团总支为基础的全方位创建领导网络,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日常工作有人办。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创建规划和创建措施,年初有工作计划安排,年中有检查考核评比,并将精神文明建设指标列入到各单位的承包合同之中,按月进行考核,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并把考核单位两个文明的成果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
    打造红色文化,夯实创建基础。该行在争创活动中,始终把对员工的红色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经常组织员工参观红安黄麻起义烈士陵园,董必武、李先念纪念馆等,了解红安历史,传承先烈精神,把红军精神带到工作中来,提高全员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在每年“七一”期间开展“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办专刊、讲党课、“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等活动,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和党员的八条义务,增强了党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增强了党性观念,增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同时,坚持党总支一班人学习制度,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并按要求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学习和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思想更加纯洁,更加团结。将政治理论学习列入到承包责任书中,做到有布置、有考核、有奖惩,年初有学习计划,阶段有具体安排。由于该行注重了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促进了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员工队伍更加团结,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
    突出创建主体,取得创建实效。该行在争创活动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处所、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庭院”活动,始终突出争创主体,广泛开展创建活动。一是支行将争创文明单位列入工作计划。两年来,该行共评选出“文明科室”个、“文明家庭”12户、“文明庭院”个、文明服务先进个人20人。由于全体员工争创意识的增强,培植了健康向上的正气,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文明礼貌、互帮互助形成风尚,实现了“八小时”内管其身,“八小时”外管其心。二是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行领导表率作用不断增强,多为员工排忧解难,凡是牵涉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都尽心尽力去办,文化娱乐上有门球场、跳舞厅、员工活动中心、读书室;关心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员工生病住院及时到医院探望,女员工分娩工会和女工委员登门慰问;每两年为全员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为女员工进行妇检,都是由行里出资;“重阳节”为老干部集体祝寿。春节登门慰问,组织老干部参加县里老年运动会等。使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三是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全县文明创建活动。该行向挂点村组捐款5.5万元,全辖干部员工为农村扶贫捐款3.2万元,捐衣350件,向土井社区捐款1.5万元。还积极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组织员工参加义务献血等,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