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一带一路”下的银行机遇
    “一带一路”是我国互联互通国际战略的重点,由于“一路”(海上丝路)有关键要冲仍然为西方掌控,因此重振陆路(“一带”)才是重点中的重点。结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若想启动一地的经济,首先要在沿线打造贸易中心,这要么让它成为商品集散地(背后有一片生产商品的腹地),要么让它成为交通要冲。
    “一带”沿线油气储备丰富,经资源开发后有望成为商品集散地。另外,随着高铁技术的发展,待其效率高过海运,则有可能使丝路沿线重新成为交通要冲。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前期开发(资源开发、基建开发等)都将是重点,而这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强力支持。商业银行也会适当参与开发性项目,但更多是参与项目上下游的商业性机会,以及结算业务。主要业务点包括境外投资或承包贷款、出口卖方信贷、国际结算业务。空间较大的是出口卖方信贷,“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带动设备设计制造等相关行业发展,规模较为乐观。国际结算业务则主要是境外网点较多的大型商业银行受益。
    把握“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金融机遇
    业务和产品
    “一带一路”推动资本、产能和技术的输出,跨境金融由此获得广阔空间,商业银行应积极把握其中的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应抓住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机遇。“一带一路”的东南亚和中亚沿线国家对人民币具有较高的接受度,随着我国与沿线国家间商贸投资往来的日益密切,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2009年至2013年6月末,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1200多亿元,数量逐年增加。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上,仍需紧紧围绕客户“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资金周转”的核心需求,大力创新和推广费率低廉的境外融资性保函产品,抢占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
    其次,商业银行应把握跨境信贷融资业务机遇。“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需求强烈。在国内企业海外工程相关的招投标、工程预付款等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提供跨境担保、内保外贷、外保内贷服务。涉及资金规模数额巨大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团贷款方式,为国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在跨境租赁方面的工作已走出国门,推广至亚非欧多个区域,未来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可以为银行客户在跨境交易结构的多样化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最后,商业银行应大力推动跨境投行业务。随着“一带一路”推进,跨境并购等业务的需求将随之增加。而商业银行在跨境投行方面,应当积极营销大中型客户,配合其“走出去”需求,提供一整套包含基础汇兑结算、并购咨询、融资服务、财务顾问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机构设置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下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也应有所考虑。
    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辐射东南亚市场。香港资本项目开放,资本流动便利,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跨境联动融资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业务时,应利用好香港更为开放的金融环境,撬动东南亚市场。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适时推动在沿线国家增设海外机构。“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的国内企业除了对跨境业务的金融需求外,对商业银行提供本地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增加在沿线国家设置境外分支机构来满足这些需求。。商业银行为争取“一带一路”下的跨境业务,必然需要有针对性地在沿线国家增设分支机构。东盟国家与我国文化相近,并且是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与我国商贸往来也更为频繁,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应优先考虑在东盟国家增设分支机构。在这一地区的布局,商业银行必须稳中求胜,兼顾资本、人力等资源的配置,平衡网点设置速度和风险控制。
    客户拓展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大与“走出去”大中型国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力度。商业银行应打造具有“离在岸、境内外、本外币和投商行”四位一体的优势,从而为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供差异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下,商业银行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满足走出去企业的综合金融需求,又能拓展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及发挥商业银行专业优势,形成双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着重营销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具有重大产业机遇的企业客户。“一带一路”战略,道路联通是硬件保障,由此给交通运输类企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类企业、设备及配套类制造业企业以及原材料类企业带来重大机遇。商业银行应将目标客户锁定在这些产业中的优质企业,积极营销其中的红筹上市公司,这部分企业也许处在产能过剩行业,但通过借力“一带一路”,这些企业最有可能开辟新的市场,最先度过行业寒冬。此外,商业银行在客户储备上,应重视在沿线国家业务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密切关注境外发债企业、境外公私募基金、境外战略投资者等企业和机构的需求。
    抓住“一带一路”境内新兴市场发展机遇
    基建金融
    “一带一路”促进国内沿线省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城镇化发展提速。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将加大对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从而有望带动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逐步走出困境。而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需要打造多个开放平台和枢纽城市,乌鲁木齐、兰州、西安、成都、重庆、昆明、南宁定位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中欧国家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城镇化发展将换挡提速,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需求随之提高。“一带一路”战略下,从目标市场看,商业银行基建金融应瞄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等交通运输行业,以及由这些行业带动的高铁、港口、工程机械等设备及配套制造业行业和钢铁、建材等基础设施相关原材料行业;从资源配置结构看,商业银行应聚焦“一带一路”覆盖的具有集聚效应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供应链金融方面
    “一带一路”作为空间优化战略,将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西部承接产业链上生产加工环节的部分,东部升级研发设计环节部分,产业链在空间上延伸,对供应链金融整合资源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可将“智慧供应链金融”作为抓手,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客户新的融资需求,同时通过线上融资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政府机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等的核心信息的处理,以此强化商业银行在区域间分配资源的能力。
    银政合作
    “一带一路”加速推进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其投资主体为政府,资金来源中财政比例较高;东部地区则在转型升级中获得大量科研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以及技术改造资金等。“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政府投资下的银行信贷投放、市政融资咨询、融资组织等金融服务都是商业银行应尽力争夺的财政业务。为争夺这些财政业务,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投行业务
    “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推动产业转移,新兴业务的市场由此得以拓宽。首先,在债券承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推进上,将会有较大比例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务。商业银行应借此机遇促进公司金融向投行化转型,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其次,在并购业务方面,“一带一路”加快中低端产业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综合要素的流动过程,这个流动过程对并购重组等金融平台有巨大需求,必将伴随新一轮的企业并购热潮。2014年,西部地区完成并购交易216起,交易总价值1934亿元,商业银行并购业务空间巨大。由于并购融资风险低,且能够派生大量存款,商业银行应主动介入,为企业提供各种财务顾问服务、过桥融资,介入并购的杠杆融资,支持国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并购需求。郑嘉诚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