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旅行家鄂本笃
    鄂本笃,葡萄牙人,1561年生于葡萄牙的圣格尔岛。年轻时代充当水兵长驻印度,是耶稣会的一名修士,他聪明能干,精通印度、波斯语,熟悉中亚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受到印度莫卧尔王朝的皇帝阿克巴的器重。也给葡属印度总督,大主教毕孟太等人以突出的印象,成为他们探索丝路、调查中国的理想人选。
    鄂本笃年轻时在印度当水兵。为了探察“契丹国”的存在,于公元1603年从腊和儿(今巴基斯坦拉合尔)起程,扮作商人与前往喀什的商队结伴同行。鄂本笃由腊和儿经白沙瓦到可不里(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再由此向北,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葱岭(帕米尔高原),经塔什库尔干到达叶尔羌(莎车)。鄂本笃到达时,正值西域历史上的叶尔羌汗国时期。作为天山南部的重要城镇,当时的叶尔羌不仅有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而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货物集散地和商品贸易中心,“商贾如鲫,百货交汇”。1604年,鄂本笃随另一个商队,从叶尔羌起程,经阿克苏、库车到达焉耆。在这里他们遇到从中国内地返回的商人,从这些商人那里得知了明朝的有关信息及耶稣教会利玛窦等人在北京传教的情况。这使得鄂本笃意识到,马可·波罗所说的契丹就是支那,汗八里就是明朝的首都北京。这一发现使鄂本笃异常兴奋,也促使他随商队继续东行,经吐鲁番、哈密,入嘉峪关,到达肃州(酒泉)。鄂本笃本来准备在肃州过冬后,再起程前往北京,但不幸在那里身染重病,不治而亡。鄂本笃死后,北京耶稣会的利玛窦等人,根据鄂本笃的日记及其伙伴亦撒克的回忆,写成了《鄂本笃访契丹记》。这本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丝绸之路情况的信息,在中西交通史上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从该书中我们也得以了解到,当时许多商人受利益的驱使,冒充某地或某国的使臣、代表,将所携商品充作礼品或贡品,呈送明朝皇帝。而他们从明朝皇帝那里会得到数倍于所献“礼品”或“贡品”的赏赐,这比转运经商所得利润要大得多。因而商人们尽管在古丝路上艰难跋涉,倍尝辛苦,仍“人皆争欲为使”。这种现象绝非明代才产生的,而是古已有之。然而,正是这巨大的商业利润,维系了一条贯通欧亚、连接古今的交通动脉,西域也因此才得以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