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35大中城市住房估值普遍过高
深圳厦门风险最突出
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
研究结果认为,目前整体风险最为突出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郑州、合肥、石家庄、福州(限于35个大中城市)。
地方政府存在消极调控现象
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国住房市场逐步进入上升的周期,全国商品住房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1-4月同比增长率达38.8%,是2015年初以来的峰值,四月份同比增长27.14%,比2015年全年高出了20.27个百分点。总体房价同比增幅先快速攀升,后有所收窄。2016年3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率为18.25%,月份为12.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则在扭转俯冲式下滑后,于2016年年初后有了明显回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
报告称,与先前的楼市上涨特征显著不同,本轮楼市运行形势集中体现为是市场回暖过程中的局部过热。
分析显示,本轮楼市变化中,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速过猛;部分城市的本地及外地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总量上库存连续减少。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商品住房现房待售面积4.1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0.39亿平方米;住房期房待售面积大约为33.2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1.12亿平方米,总库存比2015年底减少了1.51亿平方米,去库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空间错配持续加剧,一二线城市库存小、销售快,三四线城市库存大、销售慢。
报告指出,在固有的制度漏洞之下,楼市局部过热及其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购房者、开发商、金融机构、中介等市场主体以及政府部门,其于利益追求和心理预期开展合作博弈的结果。
分析认为,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资产荒、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城市分化是引发楼市局部过热的重要环境条件;驱动全社会支持或从事房地产投资投机的利益机制是导致楼市局部过热的深层根源;市场主体合作博弈是楼巿局部过热的整体原因;巨量资金导入是楼市局部过热的主要源头;“地王”频出是加速楼市过热与恐慌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消极调控是房价暴涨和市场恐慌的重要原因。
深圳厦门上海风险最突出
报告通过建立中国住房市场风险监测体系测度发现,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橫向来看,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
整体风险最为突出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郑州、合肥、石家庄、福州(限于35个大中城市)。
纵向来看,当前住房市场风险整体高于2010年。估值过高的住房市场将极有可能出现房价增速放缓甚至是房价下跌的情形。“但全国总体风险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报告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指标没有超越风险控制线;本轮过热是局部不是全局性的;本轮高涨与繁荣不是长期拐点;有诸多工具可以使用和备用。
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楼市将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总体将平稳回落,但具有不确定性。基于华房指数、基本面、改革红利以及投资投机需求转换等多个层面进行预测,未来楼市调整的幅度和时间长度有赖于调控和改革的力度。
章轲
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
研究结果认为,目前整体风险最为突出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郑州、合肥、石家庄、福州(限于35个大中城市)。
地方政府存在消极调控现象
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国住房市场逐步进入上升的周期,全国商品住房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1-4月同比增长率达38.8%,是2015年初以来的峰值,四月份同比增长27.14%,比2015年全年高出了20.27个百分点。总体房价同比增幅先快速攀升,后有所收窄。2016年3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率为18.25%,月份为12.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则在扭转俯冲式下滑后,于2016年年初后有了明显回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
报告称,与先前的楼市上涨特征显著不同,本轮楼市运行形势集中体现为是市场回暖过程中的局部过热。
分析显示,本轮楼市变化中,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速过猛;部分城市的本地及外地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总量上库存连续减少。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商品住房现房待售面积4.1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0.39亿平方米;住房期房待售面积大约为33.2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1.12亿平方米,总库存比2015年底减少了1.51亿平方米,去库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空间错配持续加剧,一二线城市库存小、销售快,三四线城市库存大、销售慢。
报告指出,在固有的制度漏洞之下,楼市局部过热及其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购房者、开发商、金融机构、中介等市场主体以及政府部门,其于利益追求和心理预期开展合作博弈的结果。
分析认为,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资产荒、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城市分化是引发楼市局部过热的重要环境条件;驱动全社会支持或从事房地产投资投机的利益机制是导致楼市局部过热的深层根源;市场主体合作博弈是楼巿局部过热的整体原因;巨量资金导入是楼市局部过热的主要源头;“地王”频出是加速楼市过热与恐慌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消极调控是房价暴涨和市场恐慌的重要原因。
深圳厦门上海风险最突出
报告通过建立中国住房市场风险监测体系测度发现,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橫向来看,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
整体风险最为突出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郑州、合肥、石家庄、福州(限于35个大中城市)。
纵向来看,当前住房市场风险整体高于2010年。估值过高的住房市场将极有可能出现房价增速放缓甚至是房价下跌的情形。“但全国总体风险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报告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指标没有超越风险控制线;本轮过热是局部不是全局性的;本轮高涨与繁荣不是长期拐点;有诸多工具可以使用和备用。
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楼市将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总体将平稳回落,但具有不确定性。基于华房指数、基本面、改革红利以及投资投机需求转换等多个层面进行预测,未来楼市调整的幅度和时间长度有赖于调控和改革的力度。
章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