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土地掮客”觊觎新一轮土地流转
    解洪玲是最近几年间隐蔽成长起来的一个独特的新型经纪人,主要为农村土地寻找运营方。不久前,他将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船滩镇两个临近村2000多亩林地,集中打包给了他的温州亲戚,并得到100万元佣金。后者拿到这些林地之后,会等待租金的升值,然后转给下一个接盘者。
    今年10月,国务院下发一则通知,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评价说这是一份“农业现代化规划”,是“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专项重点规划。
    一些嗅觉敏锐、充满冒险精神的商人纷纷投身其中,他们从农民手中承包大片农地,自己经营或者转租给后来的人。由于长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原因,将那些极其分散的小块地从分散的农民手中集中起来并非易事。于是,像解洪玲这样的人大量出现了,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土地掮客”。
    从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土地掮客”解洪玲的收入达到600万元。解洪玲说,“这些收入包含流转的3块山的林地,几块水田、草皮等。”经过8年的积淀,众多村支书、乡长、林业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成了他的“线人”,随时提供大量的一手信息。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到他手里,再通过他分散给各个买家,利润就这样产生了。
    不过,随着政策的推动,谢洪玲发现,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加入到“土地掮客”的行业中。
    毕业于四川林业大学的童自修,在成都和另两个朋友成立一家公司,并逐步投入到土地流转行业。“我很多同学在当地林业系统工作,通过他们可以得到很多地源信息。”童自修说,得到信息后,经纪人再去实地调查,发布出租信息。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当地经纪人信奉“地源带来客源”,即当经纪人拥有足够多的优质土地时,客源会主动找上门。
    尽管如此,“土地掮客”们也感觉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上。目前,除了土流网、聚土网、地合网、来买地网等一批专门从事土地交易的平台,58同城、赶集网等也涉及到了土地流转业务。有的网站会进行恶性竞争。比如会在对方网站上看到土地信息后,找到当地村,通过手段将委托权夺走。
    土流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网站目前共有土地经纪人1.2万多人,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最多。这些经纪人在土流网累计发布土地亩数为3.48亿亩。
    (摘自《经济观察报》)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