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外企3M一家独大
国内企业为何做不好一只防霾口罩
    随着雾霾天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防霾口罩也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据了解,目前在国内的防霾口罩领域,却被一家来自美国的科技公司——3M占据了很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年口罩行业十大品牌企业》,前五名分别是3M、绿盾、霍尼韦尔、优唯斯和白元。其中,只有绿盾一家属于中国本土品牌,另外四家都是清一色的外资品牌。
    雾霾商机都被外资品牌抢走了,国内企业做不好一只防霾口罩吗?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中国各类防护口罩年需求量在8亿只左右,其中民用口罩在2亿只左右,占需求量的25%。
    在口罩行业连续火爆的同时,大量企业进入口罩行业,包括跨行业企业,比如医药行业、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企业。据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有近千家口罩生产企业,预计每年生产各防护类口罩约6亿只左右。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预测,3M可能承包了国内整个防霾口罩市场大概90%的份额,而绿盾则占领了剩下10%份额里面的一半,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5%。
    雾霾的出现,一定程度提高了消费者对口罩产品的认知,同时带动了口罩产品销售。但是国内上千家口罩生产企业为何输给了3M一家呢?
    在国内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种乱象频发,比如恶性价格竞争、劣质产品充斥等,整个行业无序竞争明显,发展较为混乱。根据江苏省质监局日前发布的数据,在160批次的口罩中,监测发现99批次存在质量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国内防霾口罩企业之所以败给3M等外资品牌,除了品牌积累方面的原因之外,在技术、营销、渠道上也存在差距。
    防霾口罩生产商苏州世康品牌营销经理崔玉果就表示,专业防霾口罩的生产专业技术度还是挺高的,尤其对模具的要求非常精密,很多小厂商根本做不到,所有产品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差一点点就不符合标准,有可能一批产品出来全部报废。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利民则表示,虽然国内外口罩生产商在技术上不能说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但差距并不大。相比之下,两者在品牌上相差非常远,目前国内防霾口罩生产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大品牌产品、替别人加工赚取加工费、培育自有品牌的阶段。
    传统劳保、防护产品的销售渠道很特殊,基本上都是走劳保商店的小批发、小代理渠道,目前防霾口罩基本上在药店、超市都可以买到,外资品牌非常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线下渠道,并且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品牌推广力度。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