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丝绸之路的沧桑变迁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璀璨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笔,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透过尘封的历史,我仿佛置身于丝路上那一个个烟消云散的神秘古国,让我们重走“丝绸之路”,领略它曾经的荣耀与光辉。丝路上的中国元素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共33处遗产点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我国的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隋唐时期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兴教寺塔、小雁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炳灵寺、麦积山石窟、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共22处遗产点入选,涉及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四省区。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历史,留给我们的,或许只是现在能看到的残垣地断壁,斑驳地石窟,甚至是沧桑地土墩,但却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
    在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始点之一,洛阳因在洛水之北,故而得名,汉魏时期洛阳城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国都遗址,始建于西周初年,废弃于唐初,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是此次申遗中国境内的22个遗址点唯一的都城遗址。“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言即为汉函谷关,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遗址关楼西面门洞两侧有幅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同时提到了秦、汉两个函谷关的典故,也算是用典恰当的佳作了。
    在陕西,作为西汉帝国的权力中心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又称西宫,历经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唐代也被划归为禁苑的一部分,使用时间达360多年。它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晚唐时因屡遭兵火,废毁于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存世约270年,宫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约是北京故宫的4.5倍,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而在风俗人情方面,因为政治、经济、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八种生动有趣的奇特风俗,被称为“关中八大怪”,并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在新疆,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的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于公元13世纪末毁于战火,可以说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今天我们看到的高昌古城,大都是唐朝时期的建筑,而这座故城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能够奇迹般的保存至今,更是体现了古代劳动者集合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进行的独特施工以及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它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至元末时期,蒙古叛军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并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新疆是一个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9世纪中叶,沿丝路迁到西域的“回鹘”,融合了游牧的突厥各部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并且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民族风情。
    丝路牵线东西方文明结连理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群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曾是唐代长安城著名的西门--开远门,也是“丝绸之路”的原点之一。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会大开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仿佛置身当年丝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响……“丝绸之路”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中,不仅仅是东西方商品贸易往来的通道,更增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正所谓丝路牵线,东西方文明结连理。
    在这条古代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中国的丝绸、陶瓷器、金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从这里传向西方,而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从中国远销世界的丝绸和瓷器。“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成为当时中国强盛文明的象征。在古代世界,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且已具备相当高技术水平。西汉时期张骞凿空出使西域,所携带的最重要礼品就是丝绸,从两汉时期开始,丝绸不仅成为来往于丝路上最重要的奢侈消费品,西方各国的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来显示自己高贵的身份地位;而且还成为中国历朝政府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的丝绸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后于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史籍记载,汉明帝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公元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并翻译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同时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是今天还存在的白马寺,而寺院据说也是以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成为很多人的信仰。拜火教(又称“祆教”、“火袄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于公元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袁静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