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急不得
纵观丝绸之路整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表现,我们今天需要回到更加理性中,去面对这样一个大的世界,从我们整个战略进程情况来看,也存在中国一头热,国际化响应不够充分,世界缺乏响应能力。
丝路文化是这几年中国文化非常热的一个东西,丝路文化为长安载物,这个城市在当时的时代,是世界的中心和制高点。
有的文化时过境迁以后它就腐朽了,起码是老气横秋,唯陕西的文化珠光宝气。今天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我们的丝路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遗产,它有没有符合全球化时代的自身的那种结构和款式,如何站在现代高度建构这样一个文化融入全球、全人类的现代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在经济、外交文化领域,面向世界主动的一个作为姿态。唐朝以后,中国在世界上再无主动过,这个姿态当然就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志。
但是纵观丝绸之路整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表现,我们今天需要回到更加理性中,去面对这样一个大的世界,从我们整个战略进程情况来看,也存在中国一头热,国际化响应不够充分,世界缺乏响应能力。
从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从前年开始奔走各地,包括海上丝路,包括陆上丝路,我参加了将近20场的论坛,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各地都有大规模系列的,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但是应急性的东西多了一些,篡改历史真实、历史背景,搞急不可待的历史文化工程项目活动,这方面的倾向性是非常突出,文化造假成风气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东西停留在宣传品和贩卖标签的水准,很多东西连商品都算不上,更算不上文化品和艺术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说丝路的历史形成过程,在历史上这个丝路作为历史事件的时候,最后它演变成为文化是无心插柳,但今天我们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要主动出击,那就是我们说的要文化先行。
文化如何先行,如何建立自己的在整个融入世界进程中的有效性,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定是值得我们展开自己的思考,我们构建自己文化的有效性和跟世界对接的能力,始终要有这样的考虑。
第一,从历史经验看“丝绸之路”是质量之路,当时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建立起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建立起来,为什么能够维持下去并产生积极的、真实的历史影响力,源于国力的强大,我们的文化文明的高端和产品的无与伦比,我觉得这是根本。
文化的空间和开拓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有强大的国家背景和基础,同时创造力和独创性处于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高端,你的这个东西带给人类和世界的是福气,这样它才是有可能的。
第二,我们今天搞得丝路新战略,我们不断提倡一种文化自信,我们距离文化自信有多远,文化自信不能是文化妄想,文化自信一定要有文化创新和相应的文化成果去支撑,包括我们今天论坛上表露的很多东西,那种很多元、多路径、多视角的,整个对丝路文化的理解和概括,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的意识。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并不是要解决思想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而是要解放催生创造性的机遇,让我们提供创造性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及文化理念,为中国融入世界敞开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挥空间。
陕西的文化,包括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根本问题,近现代以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创新驱动和创新传统,被动依赖于资源,缺乏原创、缺乏时代感、缺乏现代性。
文化资源大省并不等于文化大省,文化资源大国也并不等于文化大国,所以我们今天整合丝路文化,面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则。我们感觉到我们对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所有的国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美国有美国精神、欧洲有欧洲精神,这种东西是近现代以来他们成为引领世界超级强国的根本,也是他们一国的价值观。
文化要走出去是最难的,如果你做不到最好空手相送都没人要,一厢情愿的事情是成不了中心的。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统领整个这个时代最高的创造能力,就没有和世界对话的资本。阎安
丝路文化是这几年中国文化非常热的一个东西,丝路文化为长安载物,这个城市在当时的时代,是世界的中心和制高点。
有的文化时过境迁以后它就腐朽了,起码是老气横秋,唯陕西的文化珠光宝气。今天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我们的丝路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遗产,它有没有符合全球化时代的自身的那种结构和款式,如何站在现代高度建构这样一个文化融入全球、全人类的现代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在经济、外交文化领域,面向世界主动的一个作为姿态。唐朝以后,中国在世界上再无主动过,这个姿态当然就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志。
但是纵观丝绸之路整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表现,我们今天需要回到更加理性中,去面对这样一个大的世界,从我们整个战略进程情况来看,也存在中国一头热,国际化响应不够充分,世界缺乏响应能力。
从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从前年开始奔走各地,包括海上丝路,包括陆上丝路,我参加了将近20场的论坛,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各地都有大规模系列的,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但是应急性的东西多了一些,篡改历史真实、历史背景,搞急不可待的历史文化工程项目活动,这方面的倾向性是非常突出,文化造假成风气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东西停留在宣传品和贩卖标签的水准,很多东西连商品都算不上,更算不上文化品和艺术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说丝路的历史形成过程,在历史上这个丝路作为历史事件的时候,最后它演变成为文化是无心插柳,但今天我们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要主动出击,那就是我们说的要文化先行。
文化如何先行,如何建立自己的在整个融入世界进程中的有效性,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定是值得我们展开自己的思考,我们构建自己文化的有效性和跟世界对接的能力,始终要有这样的考虑。
第一,从历史经验看“丝绸之路”是质量之路,当时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建立起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建立起来,为什么能够维持下去并产生积极的、真实的历史影响力,源于国力的强大,我们的文化文明的高端和产品的无与伦比,我觉得这是根本。
文化的空间和开拓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有强大的国家背景和基础,同时创造力和独创性处于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高端,你的这个东西带给人类和世界的是福气,这样它才是有可能的。
第二,我们今天搞得丝路新战略,我们不断提倡一种文化自信,我们距离文化自信有多远,文化自信不能是文化妄想,文化自信一定要有文化创新和相应的文化成果去支撑,包括我们今天论坛上表露的很多东西,那种很多元、多路径、多视角的,整个对丝路文化的理解和概括,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的意识。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并不是要解决思想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而是要解放催生创造性的机遇,让我们提供创造性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及文化理念,为中国融入世界敞开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挥空间。
陕西的文化,包括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根本问题,近现代以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创新驱动和创新传统,被动依赖于资源,缺乏原创、缺乏时代感、缺乏现代性。
文化资源大省并不等于文化大省,文化资源大国也并不等于文化大国,所以我们今天整合丝路文化,面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则。我们感觉到我们对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所有的国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美国有美国精神、欧洲有欧洲精神,这种东西是近现代以来他们成为引领世界超级强国的根本,也是他们一国的价值观。
文化要走出去是最难的,如果你做不到最好空手相送都没人要,一厢情愿的事情是成不了中心的。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统领整个这个时代最高的创造能力,就没有和世界对话的资本。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