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财政部部长肖捷、部长助理戴柏华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个税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记者会上,财政部长肖捷传达出这样的明确信息。
3月7日上午,财政部部长肖捷、部长助理戴柏华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个税改革、PPP落地、地方政府债务、减税降费、养老金缺口等众多热点问题纷纷抛出,并一一得到回答。
谈个人所得税改革:个税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
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
财政部还将考虑制定另一项新的政策,就是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我们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那么,对于其他方面的收入项目、所得项目,比如财产转让等,我们考虑继续实行分类征收。”肖捷回答说。
谈“PPP落地率不高”:欲速则不达
PPP项目普遍资金规模比较大,涉及领域也比较广,同时专业性也很强,如果前期准备、论证不充分,会给项目后续带来不良影响。
同时,有关PPP项目的信息发布后,社会资本也要有一个适应期和响应期,这些都需要时间。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欲速则不达。PPP项目只有前期的准备充分了,后期的实施才能更加顺利。
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前门”“堵后门”
去年末,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数计算,负债率约为36.7%。根据我们的预测,预计到今年底,负债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如果与国际水平相比,应当说中国政府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近年来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个别地区的偿债能力还有所减弱。为了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行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的做法,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所谓“开前门”,就是要合理安排地方新增的债务规模。在今年提请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预算草案中,拟安排继续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同时也要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所谓“堵后门”,就是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
谈新能源汽车骗补:财政补贴非“唐僧肉”
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并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目前,相关企业正在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去年产销量已经分别超过了50万辆。为了让市场能够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适当的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谈营改增:已做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一项非常正确的抉择。全面试点屈指算来已经有10个月的时间。从试点的实施情况看,已经做到了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去年全年由于实行全面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负担5700多亿元,超出了在设计试点方案时的减负预期。无论是新增试点的行业,还是前期已经开展试点的行业,甚至是原来已经实行增值税的加工制造业等行业,都全面实现了减税。
作为税制本身,由于营改增的实施,增值税全面替代了营业税,税制得到了简化,解决了过去多年来存在的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的问题,消除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所造成的重复征税问题。
谈财政赤字空间:首先要看需要
去年和今年增加的赤字,主要是用于减税降费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既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适度扩大总需求。今后是否再继续扩大赤字也应当根据需要来确定。
其次,还要看赤字形成的债务是否有能力偿还。我们政府举债筹集的资金不是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资,这些投资又相应形成了优质资产,也就是说,债务是有资产对应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蛋糕会越做越大,财政收入的蛋糕也会随之增大,这是偿还债务的根本支撑。
谈企业税负: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增值税的税率档次由4档减并至3档,目的就是要营造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减税效应。同时,在今年减税政策的安排中,还有两项是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制定的减税政策,一项就是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也就是说,凡是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第二项就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也就是说,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中小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扣除。
降费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求,财政部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这项改革措施到位之后,全国政府性基金还剩21项。二是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涉企收费项目减少一半以上,还剩33项。
谈养老金缺口:总体上仍然是收大于支
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仍然是收大于支,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目前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问题。对此,财政部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督促当期基金收支矛盾突出的省份,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基金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好基金缺口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从长远来说,还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精算平衡的原则,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制度可持续,二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如何有效管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财政部已经陆续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的配套政策。比如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委托人和相关机构的权利和责任,要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建立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专项用于弥补委托投资资产出现的投资损失;另外要求相关的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维护基金安全。对违反规定造成基金资产损失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宗禾
3月7日上午,财政部部长肖捷、部长助理戴柏华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个税改革、PPP落地、地方政府债务、减税降费、养老金缺口等众多热点问题纷纷抛出,并一一得到回答。
谈个人所得税改革:个税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
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
财政部还将考虑制定另一项新的政策,就是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我们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那么,对于其他方面的收入项目、所得项目,比如财产转让等,我们考虑继续实行分类征收。”肖捷回答说。
谈“PPP落地率不高”:欲速则不达
PPP项目普遍资金规模比较大,涉及领域也比较广,同时专业性也很强,如果前期准备、论证不充分,会给项目后续带来不良影响。
同时,有关PPP项目的信息发布后,社会资本也要有一个适应期和响应期,这些都需要时间。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欲速则不达。PPP项目只有前期的准备充分了,后期的实施才能更加顺利。
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前门”“堵后门”
去年末,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数计算,负债率约为36.7%。根据我们的预测,预计到今年底,负债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如果与国际水平相比,应当说中国政府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近年来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个别地区的偿债能力还有所减弱。为了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行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的做法,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所谓“开前门”,就是要合理安排地方新增的债务规模。在今年提请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预算草案中,拟安排继续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同时也要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所谓“堵后门”,就是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
谈新能源汽车骗补:财政补贴非“唐僧肉”
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并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目前,相关企业正在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去年产销量已经分别超过了50万辆。为了让市场能够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适当的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谈营改增:已做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一项非常正确的抉择。全面试点屈指算来已经有10个月的时间。从试点的实施情况看,已经做到了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去年全年由于实行全面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负担5700多亿元,超出了在设计试点方案时的减负预期。无论是新增试点的行业,还是前期已经开展试点的行业,甚至是原来已经实行增值税的加工制造业等行业,都全面实现了减税。
作为税制本身,由于营改增的实施,增值税全面替代了营业税,税制得到了简化,解决了过去多年来存在的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的问题,消除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所造成的重复征税问题。
谈财政赤字空间:首先要看需要
去年和今年增加的赤字,主要是用于减税降费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既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适度扩大总需求。今后是否再继续扩大赤字也应当根据需要来确定。
其次,还要看赤字形成的债务是否有能力偿还。我们政府举债筹集的资金不是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资,这些投资又相应形成了优质资产,也就是说,债务是有资产对应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蛋糕会越做越大,财政收入的蛋糕也会随之增大,这是偿还债务的根本支撑。
谈企业税负: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增值税的税率档次由4档减并至3档,目的就是要营造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减税效应。同时,在今年减税政策的安排中,还有两项是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制定的减税政策,一项就是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也就是说,凡是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第二项就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也就是说,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中小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扣除。
降费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求,财政部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这项改革措施到位之后,全国政府性基金还剩21项。二是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涉企收费项目减少一半以上,还剩33项。
谈养老金缺口:总体上仍然是收大于支
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仍然是收大于支,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目前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问题。对此,财政部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督促当期基金收支矛盾突出的省份,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基金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好基金缺口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从长远来说,还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精算平衡的原则,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制度可持续,二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如何有效管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财政部已经陆续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的配套政策。比如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委托人和相关机构的权利和责任,要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建立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制度,专项用于弥补委托投资资产出现的投资损失;另外要求相关的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维护基金安全。对违反规定造成基金资产损失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