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蒙古族传统靴
    纵览史书记载,我们可以将北方游牧民族的鞋履文化归纳为靴文化。《旧唐书?舆服志》载:“北草则杂以戎夷之制,爱止北齐有长帽短靴。”;《北齐书?孝昭之王?乐陵王传》记有:“掘得一尸,绯袍金带,足有靴。”契丹人所描图中人物皆脚穿靴。诺彦山苏珠克图谷口挖掘之匈奴墓中长筒靴及毡靴,又一次证明了北方游物民族共同的服饰文化——靴文化。
    靴,蒙古人称之为“古图勒”。蒙古靴由乌拉(靴底)、卓拉格(靴帮)、图勒(靴筒)及连接两边的哈布其亚日四部分组成。靴筒与靴底间4-5寸处为卓拉格,即指靴帮,衔接处为哈布其亚日。有了哈布其亚日,蒙古靴的结构就变得一目了然。
    蒙古靴筒长,因此对于生活在寒冷高原的蒙古族来说是御寒的最佳鞋履。作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常年生活于马背上,驰骋于草原,长袍、筒靴正是抵御刺骨寒风的最佳装束。蒙古靴不仅可以御风寒,且能上能下,遇险情时,如马受惊主人被掀下马等危险情况下,脚可迅速蹬掉长筒靴脱离危险。
    现代纹饰是蒙古人世代相传的工艺精粹。从简单的自然物图案渐变到现代丰富多样、精美无比的纹饰图案,纹饰文化凝聚着世代蒙古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每一个图案都可成为蒙古族妇女刺绣的素材,她们绣出的纹饰不仅仅是图案的再现,更是融汇了她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是一个民族生活习俗、文化思维的再现。
    皮革制靴因手工业制作难度较大,靴帮及靴筒纹饰比较简单。相比之下,布制靴,即马亥的纹饰却丰富多彩。有些靴,通体都绣有各种纹饰,有些靴只有靴帮绣有纹饰。妇女与儿童靴纹饰较多,而男靴纹饰相对简单,有些皮靴或布靴甚至无一点纹饰图案。根据蒙古族纹饰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几何纹、动植物纹、自然现象纹、物体纹四大类。靴纹常用几何形纹种类较多,但多用圆形几何纹,菱角形几何纹则少。除几何纹外常绣于靴子的纹饰还有动植物图案和自然现象纹、物体纹等纹饰图案。
    蒙古人认为靴子是吉祥的象征。他们认为口向上盛器有“将福气盛起来,不外散落”之意,因此凡属此形物均被认为是象征吉祥、福气之物,常且于馈赠礼节。如老人过61、73、85岁等到高龄本命年时,子女及邻人都会赠上做工精巧的靴子;蒙古族婚礼习俗中,新媳妇一定要给新郎及新郎家人、亲戚送上自己刺绣的靴子,一来是习俗礼节,另一方面也可是新媳妇展示自己针线活计,以赢得婆家人的认可与赞美。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靴文化也在变化、发展。当代,除了牧区牧民经常穿传统蒙古靴以外;在农村和城市居住的蒙古族除节日外,已很少穿蒙古靴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年轻人都已随时尚穿起各种流行的鞋履。南治军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