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泡沫破裂20年后的日本众生相
不管我们从日本经验中看到多少泡沫幻灭众生相,能拯救泡沫的不是个体,生活在通胀周期的中国国民也无法理解一个通缩了20年的日本国民的日常经济与人生。
年轻人节衣缩食
在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上世纪80年代,柴田广美曾豪掷一整月的薪水买了件羊绒大衣,穿过几次后便束之高阁。而今,她女儿对疯狂购物的理解,就是到静冈市母亲的衣橱里去“淘货”。生活在东京的26岁的柴田奈奈子说:“我衣柜里大约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妈妈当年穿过的。”为了节省东京到静冈180公里旅程的路费,她选择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征日本崛起的子弹头高速列车。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萎靡不振。日本央行的经济刺激行动已经开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钞数万亿日圆,调低利率至负水平等,力度之大或许堪称全球之最。20岁到34岁的日本人大约有2000万,他们成长于物价开始下跌后的日本,通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们的本能是稳妥行事,节衣缩食。
东京人从22岁大学毕业,在30岁结婚,生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不少人才感觉到自己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于是考虑买房子。在距离东京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东京卫星城市,一套3室一厅的精装修公寓楼,实用面积100平方米(按照中国建筑面积算的话,是130平方米),售价一般在3500万日元之间,大约是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出现这一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年轻人没钱买房子,更重要的是,日本有一个“财产赠与税”和“遗产继承税”,父母亲要把自己的房子转让给孩子,或者过世后,父母亲的房子需要孩子来继承,都要支付“财产赠与税”或者“遗产继承税”,最高税额是40%,等于是将近一半的房子钱需要交给政府。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做长久,除了自身的谨慎经营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日本有一家公司去年对5000家企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表示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只有15%的企业,考虑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真实,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业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这里面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应对自己的经营,也就是说“不缺钱”。
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会去追求“高大上”,不会盲目地去扩大产业规模,也不会盲目地去从事跨行业的投资,因此几乎没有资金需求。日本企业的这一种经营模式,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安全驾驶”。他们把企业看作是一辆汽车,以安全驾驶为第一目标,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稳发展。所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银行求企业贷款。(摘自《时代周报》徐静波/文)
年轻人节衣缩食
在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上世纪80年代,柴田广美曾豪掷一整月的薪水买了件羊绒大衣,穿过几次后便束之高阁。而今,她女儿对疯狂购物的理解,就是到静冈市母亲的衣橱里去“淘货”。生活在东京的26岁的柴田奈奈子说:“我衣柜里大约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妈妈当年穿过的。”为了节省东京到静冈180公里旅程的路费,她选择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征日本崛起的子弹头高速列车。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萎靡不振。日本央行的经济刺激行动已经开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钞数万亿日圆,调低利率至负水平等,力度之大或许堪称全球之最。20岁到34岁的日本人大约有2000万,他们成长于物价开始下跌后的日本,通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们的本能是稳妥行事,节衣缩食。
东京人从22岁大学毕业,在30岁结婚,生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不少人才感觉到自己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于是考虑买房子。在距离东京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东京卫星城市,一套3室一厅的精装修公寓楼,实用面积100平方米(按照中国建筑面积算的话,是130平方米),售价一般在3500万日元之间,大约是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出现这一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年轻人没钱买房子,更重要的是,日本有一个“财产赠与税”和“遗产继承税”,父母亲要把自己的房子转让给孩子,或者过世后,父母亲的房子需要孩子来继承,都要支付“财产赠与税”或者“遗产继承税”,最高税额是40%,等于是将近一半的房子钱需要交给政府。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做长久,除了自身的谨慎经营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日本有一家公司去年对5000家企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表示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只有15%的企业,考虑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真实,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业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这里面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应对自己的经营,也就是说“不缺钱”。
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会去追求“高大上”,不会盲目地去扩大产业规模,也不会盲目地去从事跨行业的投资,因此几乎没有资金需求。日本企业的这一种经营模式,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安全驾驶”。他们把企业看作是一辆汽车,以安全驾驶为第一目标,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稳发展。所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银行求企业贷款。(摘自《时代周报》徐静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