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楼市投资王法
    □童大焕
    房地产最根本问题在懂城市化,别的一切都是浮云。
    只不过,今日中国,绝大多数开发商、决策者、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不懂何为城市化。所以他们要不断地制造概念,不断地利用政策,不断地利用“重大利好”“重大利空”之类的危言耸听,达到出售自己产品和兜售政策的目的。
    社会进步的功劳,从古至今,从来都首推技术。技术进步比制度进步影响更深远,更普世,更无孔不入。没有农业变革,我们现在还在茹毛饮血;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还在农业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温饱堪忧,城市化率不可能由3%到两百年间迅速超过50%;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共享经济根本不可能到来,高密度大城市化也不可能到来。
    为什么人们背井离乡来到拥堵、雾霾、住房拥挤的大都市?经济出路是一个重要方面,未来,精神自由和丰富会成为更重要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小地方的人们生活在过去,大城市的人们生活在未来;小地方的人们生活在相对简单的物质生活中,大城市的人们生活在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里。
    坚守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是楼市投资以不变应万变的王法。
    为什么要像巴菲特一样,抱着有长持价值的房产(前提就是符合城市化规律)有能力买进就坚决买进的态度呢?这就牵涉到楼市投资六字经:“能持有,持得住。”
    在中国这个政策频繁插手微观经济的国度,政策常常导致短期价格扭曲,但长期却无法改变规律,只能带来规律更大程度的报复(包括楼市中的报复性上涨和报复性下跌)。但是太多的人被眼前扭曲的价格迷惑了双眼,被眼前看得见的涨跌迷住了心窍,看不到更长远的规律的价值,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在现实指导人们投资的实践中,发现常常有人因一再等待“时机”而错失“上车”的机会,哪怕是等来了价格下跌等更好的“时机”,但是由于政策变化莫测,价格下跌常常是在政策更加收紧的前提下短期扭曲造成的,结果是因为政策收紧,导致原来可以以略高价格上车的,现在在更低的价格面前却无法上车了(或因为限购加码,或因为首付提高,等等)。能持有的,变成了不能持有。高一点价格还是低一点价格持有的量变问题,最后却成了有资产和无资产的质变问题。
    至于“持得住”的问题,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有长远价值的房产,在心态和方法论上,要采取保守的价值投资法,任何时候做好能够中长期持有的准备,保持足够的资金流,哪怕短期因政策而下跌,也心态平和,资金无忧,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被迫清仓财富归零。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城市化规律的房产,哪怕短期因政策原因而暴涨,也不跟风,不贪恋,敬而远之,避而远之。因为那类资产,迟早是“持不住”的,像水抓在手里,迟早流干。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