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晒“步数”未必晒得出健康
“今天多少?”“我1万,你呢?”
“才1万?我1万5000……”
“我看手机上的排名,老王2万呢,第一名!”
这段对话是朋友间互相交流每天行走的步数。“步数”多不等于真锻炼
当智能设备计算我们行走步数时,基本是把一切活动都计算为行走步数。无论是去买菜、做饭,还是到隔壁办公室复印材料,都会成为计数的来源。但是,步数的增多并不等于锻炼量的提升,“量”达不到,则谈不上“质”的变化。这些数据,充其量只能证明你的身体“活动”了,促进了血液循环或身体代谢,切不可夸大其对促进锻炼的作用。
行走速率应接近慢跑
从运动学角度来说,人在短时间内提升心率,增加代谢率,就能让热量真正开始消耗。以“行走”为例,至少要快速行走,接近慢跑的活动速率,才能让身体感受到这是在“运动”而不是在闲逛。
想要锻炼身体,先要明白锻炼的基本要求。运动要提升身体的运动能力,这包括肢体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想在这上面从量变到质变,需有效调动身体的“主观能动性”。仍以快速行走为例,为了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一般人群的心率提升必须达到每分钟100次至120次(特殊人群建议接受康复师指导),才能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
锻炼身体应尽量选择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制定锻炼方案。青壮年人可从事激烈一些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竞技性运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温和一些的运动,如快步行走、短距离慢跑、匀速骑自行车运动(避免山路骑行)等。“猛走”注意伤痛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因为走得“过猛”反而受伤。在行走过程中,下肢不停地往复运动,关节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显的。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盲目追求“步数”不仅下肢肌肉会有明显的疲劳感,膝关节也可能因此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关节积液。
如果在一次较长距离的行走之后,关节出现肿痛反应,要及时休息并停止锻炼2至3天。如果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就说明应该减低锻炼强度。如果症状持续,则建议咨询专科医生,以免贻误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行走锻炼要注意“舒适度”。首先要选择好场地,刚开始建议选择比较舒适的场地,比如学校操场的跑道(塑胶铺装)或者体育公园的绿道(柏油或塑胶铺装),这样的地面能够有效缓冲压力,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户外运动能力较强的人,可以选择砂石路段或山间小路,但是攀登的距离不宜过高,减小登山动作对关节的刺激。
其次,要讲究鞋子的选择。行走锻炼建议选择柔软舒适的跑步鞋,不建议选择休闲皮鞋,穿鞋也不应过于宽松。
(摘自《北京日报》)
“才1万?我1万5000……”
“我看手机上的排名,老王2万呢,第一名!”
这段对话是朋友间互相交流每天行走的步数。“步数”多不等于真锻炼
当智能设备计算我们行走步数时,基本是把一切活动都计算为行走步数。无论是去买菜、做饭,还是到隔壁办公室复印材料,都会成为计数的来源。但是,步数的增多并不等于锻炼量的提升,“量”达不到,则谈不上“质”的变化。这些数据,充其量只能证明你的身体“活动”了,促进了血液循环或身体代谢,切不可夸大其对促进锻炼的作用。
行走速率应接近慢跑
从运动学角度来说,人在短时间内提升心率,增加代谢率,就能让热量真正开始消耗。以“行走”为例,至少要快速行走,接近慢跑的活动速率,才能让身体感受到这是在“运动”而不是在闲逛。
想要锻炼身体,先要明白锻炼的基本要求。运动要提升身体的运动能力,这包括肢体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想在这上面从量变到质变,需有效调动身体的“主观能动性”。仍以快速行走为例,为了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一般人群的心率提升必须达到每分钟100次至120次(特殊人群建议接受康复师指导),才能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
锻炼身体应尽量选择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制定锻炼方案。青壮年人可从事激烈一些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竞技性运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温和一些的运动,如快步行走、短距离慢跑、匀速骑自行车运动(避免山路骑行)等。“猛走”注意伤痛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因为走得“过猛”反而受伤。在行走过程中,下肢不停地往复运动,关节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显的。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盲目追求“步数”不仅下肢肌肉会有明显的疲劳感,膝关节也可能因此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关节积液。
如果在一次较长距离的行走之后,关节出现肿痛反应,要及时休息并停止锻炼2至3天。如果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就说明应该减低锻炼强度。如果症状持续,则建议咨询专科医生,以免贻误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行走锻炼要注意“舒适度”。首先要选择好场地,刚开始建议选择比较舒适的场地,比如学校操场的跑道(塑胶铺装)或者体育公园的绿道(柏油或塑胶铺装),这样的地面能够有效缓冲压力,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户外运动能力较强的人,可以选择砂石路段或山间小路,但是攀登的距离不宜过高,减小登山动作对关节的刺激。
其次,要讲究鞋子的选择。行走锻炼建议选择柔软舒适的跑步鞋,不建议选择休闲皮鞋,穿鞋也不应过于宽松。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