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民间修家谱热悄然兴起
《光明日报》5月4日刊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徐兆寿的文章说,民间修订家谱的热潮正悄然兴起。据媒体报道,湖北武汉的蒋先生花费120万元修订家谱。修订家谱引来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这是落后的宗族观念的反映,但舆论中仍是赞赏者居多,认为这是“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好方式。
修家谱是修复我们早已陌生的传统文化的一个不错途径。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先祖崇拜。正是因为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信仰,中国人历来重视家谱的修订。家谱被摆放在祠堂或家里最圣洁的地方。
家谱常常对德行高尚者有几笔盖棺定论似的描述,如“清正廉明”“勤俭持家”“坦荡做人”“生财有道”,一条精神延续的密码跳跃在纸上,熠熠生辉。它就像座右铭一样时刻在提醒人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遗训。日积月累,这便成了家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灭,与这种文化的传承是有极大关系的。今天,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漂泊感越来越强烈,精神的个体化传承越来越难,家谱的修订也许是反抗同质化的一条出路。它可以在历史的宏大叙述中保持其鲜明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为文化的再生提供鲜活的个体经验。
修家谱是修复我们早已陌生的传统文化的一个不错途径。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先祖崇拜。正是因为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信仰,中国人历来重视家谱的修订。家谱被摆放在祠堂或家里最圣洁的地方。
家谱常常对德行高尚者有几笔盖棺定论似的描述,如“清正廉明”“勤俭持家”“坦荡做人”“生财有道”,一条精神延续的密码跳跃在纸上,熠熠生辉。它就像座右铭一样时刻在提醒人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遗训。日积月累,这便成了家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灭,与这种文化的传承是有极大关系的。今天,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漂泊感越来越强烈,精神的个体化传承越来越难,家谱的修订也许是反抗同质化的一条出路。它可以在历史的宏大叙述中保持其鲜明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为文化的再生提供鲜活的个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