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为啥部分农民工不愿进城落户
中国的城镇化有什么新进展?今年城镇化工作有哪些重点安排?为啥部分农民工不愿进城落户?日前,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回应了一系列城镇化热点话题。
据悉,《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是国家发改委第二次正式发布中国城镇化发展年度进展的官方报告。
“2016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之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了新突破,出台了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包括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总体方案,以及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土地、住房等配套政策。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进城落户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分别比去年提高1.25、1.3个百分点。
上述负责人透露,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五大重点领域、25项具体任务。今年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其中,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督促按照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
面对各地特别是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实际落户进程仍不及预期的问题,上述负责人分析称,现在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开户籍大门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远期收益。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这个人力资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领和蓝领阶层。
负责人还谈到,近年来,随着农村各种条件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小,一部分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最主要原因是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农村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今后需要探索一种机制,让这种权利有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渠道和制度安排。
针对这些问题,官方部署了诸多措施:一是督促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不能以农民工不愿意落户作为提高落户门槛的借口;
二是督促各地研究出台全面落实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加大财政资金和土地指标的奖励支持力度,合理分担地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
三是继续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摘自中新网7月15日)
据悉,《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是国家发改委第二次正式发布中国城镇化发展年度进展的官方报告。
“2016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之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了新突破,出台了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包括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总体方案,以及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土地、住房等配套政策。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进城落户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分别比去年提高1.25、1.3个百分点。
上述负责人透露,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五大重点领域、25项具体任务。今年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其中,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督促按照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
面对各地特别是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实际落户进程仍不及预期的问题,上述负责人分析称,现在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开户籍大门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远期收益。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这个人力资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领和蓝领阶层。
负责人还谈到,近年来,随着农村各种条件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小,一部分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最主要原因是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农村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今后需要探索一种机制,让这种权利有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渠道和制度安排。
针对这些问题,官方部署了诸多措施:一是督促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不能以农民工不愿意落户作为提高落户门槛的借口;
二是督促各地研究出台全面落实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加大财政资金和土地指标的奖励支持力度,合理分担地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
三是继续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摘自中新网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