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第三方支付挥别直连时代
  央行的一份《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仿佛是向第三方支付市场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宣示着网联的闪亮登场,也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更为规范和统一的金融监管之中……
  央行日前正式发文称,自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直连时代彻底终结,网联时代正式开启。
  “网联平台”一统支付清算江山
  通过网联平台,央行将“收编”包含备付金监管、数据统筹、账户统管、规避洗钱等多项第三方支付内容。
  2017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三家巨头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网银在线(即现在的京东支付),以及包含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商业银行。
  网联平台在2017年的目标为年底通过技术验收,接入4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200家商业银行,并在2018年最终接入115家持牌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近300家商业银行,而这一庞大的数字也正是当前网络支付的市场主体。在网联“整合”之前,这些机构被占据支付市场超过90%以上市场份额的支付宝、财付通等“清算节点”分别单向连线。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
  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合计约占市场份额的92%。
  站在监管者的角度,这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行业规范和统一监管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技术稳定性留待峰值检验
  一位支付机构前高管指出,从支付业务层面来看,网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迁移困难,更多的障碍集中于架构的技术强度和稳定性上。
  网联技术架构初期是多家巨头支付公司共同搭建的。网联平台建设筹备组组长董俊峰表示,网联继承了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业内主要支付机构的技术优势。
  虽然如此,但是不得不承认,网联面对的是一个已经高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承载能力。2016年,“双十一”期间,支付宝的支付峰值达12万笔/秒,年底这一数据被微信支付刷新,数据显示,2017年1月27日除夕这一天,微信共收发红包142亿个,比上一年增长75.7%,最高峰值每秒收发红包达到76万个。
  一位支付宝人士表示,峰值时候就要看整个系统的能力了,按照此前的说法,网联采用云分布的形式,应该能够承载。按照央行在《通知》中的要求,10月15日完成接入,到次年6月30日之间,有一个“双十一”可以让平台接受检验。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初期,可能会担心网联系统性能否支撑高峰阶段的业务需求,而这一点需要通过时间去验证,当然,也会通过网联和银行直连并行的方式来规避系统风险。
  目前支付宝、京东支付、汇付天下等多家支付机构都在积极推进与网联的相关对接工作。
  仍有支付监管空白地带
  《通知》明确定义了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仔细研读这句话发现,当前网联“收编”的业务类型已经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目标为115家持牌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而当前第三方支付的交易类型并非单一的涉及银行账户业务,此外还包括线下移动支付、预付卡业务以及虚拟账户直付业务,这些未来将何去何从尚不得知。
  “目前只让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接入,且业务内容也是互联网支付业务。”寇向涛表示,在这些业务中,移动支付成为一块“隐晦”的业务。
  在寇向涛看来,移动支付尚未到“收编”之时,支付宝以及微信的线下扫码业务仍然占据各自江山,对于线下标准的统一,巨头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中小机构则意愿十分强烈,因为一旦标准统一,代表着京东钱包可以在支付宝的商户受理,这对于小机构而言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但是,对于支付宝等巨头在线下开拓商户、品牌营销已经花费的惊人数字,如要统一“收编”,阻力恐怕不小。
  寇向涛称,此外,预付卡业务没有被纳入,但是作为预付卡业务的“风险黑洞”备付金则要被统一管理,这一管理制度将摒弃支付机构的主动上报机制。
  而备付金管理除预付卡业务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的备付金账户透明化更是网联成立的应有之意。此前,以支付巨头为中间点,连接数百家银行开设多个备付金账户,“打造”了复杂而并不透明的资金链,形成无法有效监控的资金黑匣子。
  除此,费率降低也是网联平台搭建的目标,薛洪言表示,直连模式的兴起,参与方由四方降为三方,初衷便是绕开银联降低费率。相应地,由直连模式回归至网联平台的四方模式,理论上,多一个参与方,便多一份成本,不过网联方面明确表示,运行前几年实施免费策略。所以,短期来看,网联上线不会对支付费率带来直接影响,支付费率的高低依旧取决于银行和三方支付机构的定价策略。
  上述支付宝人士称,从某些方面来看,大的支付公司更能突显优势。“网联之后,清算渠道大家都一样,假设各方面细节都一样,例如扣款限额、价格、费率等,那么资金渠道方面各家公司就没有区别了,优势就要看前端的产品,业务场景、市场拓展能力等将是考验每一个支付机构自身能力的最核心要素。能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看业务到底做的怎么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支付宝、财付通等大的支付机构更有优势。”他说。
  王莹徐燕燕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