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肥胖、慢性病、隐性饥饿……好胃口惹出不少病
国人要改改胃口了
国人饮食六大特点
  荤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迅速增长。到2016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已高达59公斤,是世界平均数的2倍。
  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而实际上,老百姓人均每天吃了42.1克。
  精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口感的追求,如今,国人的主食几乎已形成精米细面一统天下。
  咸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远高于6克的推荐量;65%的成年居民超过建议摄入量。
  怪凤爪、猪蹄以及动物内脏是国人喜爱的美味,个别地区还喜欢吃狗肉、猫肉、蛇肉等。
  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国人开始追求鲍鱼、燕窝、海参等昂贵食材,以及进口食品。然而,专家认为,多数昂贵食材的营养成分并不突出,比如海参的蛋白质含量和鸡蛋差不多。
  好胃口惹出不少病
  专家表示,国人饮食越来越充裕,健康观念却没跟上,导致不少健康问题。
  超重肥胖情况严重专家表示,我国居民脂肪摄入超过推荐量的30%,导致超重和肥胖。调查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
  慢性病井喷发展高油、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常见慢性病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
  营养状况两极分化一方面,肥胖、超重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贫困地区人群存在营养不良。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的“隐性饥饿”,是城市和农村共存的问题。
  野味食材安全堪忧一些地区还有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殊不知,这些“野味”几乎都没经过检验检疫,携带大量病菌病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可能引发疫情。当年的“非典”便是例证。
  均衡饮食吃出健康
  食材多样,膳食平衡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因此人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应多样化,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粗粮应占主食一半在米和面的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谷粒中70%以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的损失也很大。专家建议,每天要吃250~400克谷薯类,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也可把白米与糙米、豆类等以1∶1的比例蒸饭。
  一份肉配三份菜蔬菜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300~500克。吃一份鱼、肉等,应配3份蔬菜。水果也要每天摄入200~350克。
  少糖少盐,口味清淡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的患病风险,吃得过甜则会导致体重增加。应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饮食中的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摘自8月1日《生命时报》)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