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美联储“微妙的缩表”
□钮文新
  美联储“缩表”将于10月份开始。
  如何看待美联储“加息+缩表”?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包括中央银行的官员都认为“美联储货币立场已经发生变化”。是不是这样?当然,但问题是仅仅看到方向是远远不够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看清程度”。我认为,目前美联储实施的绝非“紧缩货币政策”,而是正在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不是“紧缩”的过程吗?是也不是。说“是”,那是因为“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发生了“方向性”转变;说“不是”,那是因为“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在货币政策操作力度、节奏的把控上,完全或根本不同于“宽松转向紧缩”。比如美联储加息,从开始“说要加息”到现在,用了4年的时间,联邦基准利率不过上升了1个百分点,其中“用嘴加息”就历时整整一年,而且每次真是加息都显得非常谨慎,甚至需要采取非货币手段将美元指数压到低点,以及股市充分消化利空。为什么如此审慎?这就是“从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的具体体现。
  这就是“货币政策操作的艺术”,包括今年年初,市场整体预期美联储今年加息3到4次,我坚持认为“最多2次”,实际正是因为我理解了“从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与“从宽松到紧缩”两者存在巨大差异的结果。
  对美联储的“缩表”我认为,第一,美联储“缩表”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因为美国金融机构的货币乘数——杠杆率已经从金融危机之前的8.93倍降到现在的2.98倍——有点过低,所以美联储通过减低基础货币数量,刺激货币乘数适度上升是完全有底气的。我认为,按照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兼顾实体经济归回,货币乘数从2.98倍回升到4.5—5倍是合理的。因此,在美国M2——金融流动性保持现有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美国基础货币数量应当减少1/3,即从现在的4.5万亿美元减到未来的3万亿美元左右,而这次美联储此次给出的信息恰恰证明了我判断,美联储要用几年的时间使基础货币缩减1万亿美元。
  第二,从美联储的“缩表”计划看,缩减1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要用几年的时间,而且明确表示“缩表”是渐进式的和被动的,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如此审慎?因为美联储不允许“缩表”干扰其利率政策,不允许市场产生这样的误解——即“缩表”说明美联储“宽松货币立场”发生改变。
  第三,为了强化“加息+缩表”不改变美联储“宽松货币立场”,他们甚至在不给时间表的情况下,定义了“最终截止状态”——缩减1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它明确告诉市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不可能再回到危机之前的“不足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的货币乘数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高度——8.93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说明美联储已经考虑到货币乘数——金融杠杆率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配合关系,这一点,也让特朗普和所有美国经济的参与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