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金融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
□钮文新
  目前,中央银行单周货币吞吐量经常高达万亿元。越来越大货币吞吐背后是什么?显然是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商业金融机构流动性越来越多地依赖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而自身能够从市场获得的流动性越来越少;同时,央行只能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而导致所有金融机构只能依赖短期流动性维系信贷或投资,投融资期限错配必然越发严重。
  从货币市场交易量不断大幅攀升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金融机构只能越来越多地依赖短期融资。尤其是小银行,它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同业拆借业务进行融资,现在监管部门强行压缩同业业务规模,势必导致其融资和维系日常流动性更加艰难,随时都将面临挤兑或流动性枯竭的风险。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
  那为什么金融机构失去了稳定而长期的资金来源?因为“利率双轨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被中央银行管制,而不得上调;货币市场年化收益率动辄高出商业银行同期存款利率300甚至500个基点,这必然导致货币套利在中国蓬勃发展,余额宝项下的天弘货币基金从年初8000多亿元到现在一举突破1.5万亿元规模,这就是中国货币投机高速膨胀的最好例证。就在货币基金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所有商业银行失去了老百姓最稳定的储蓄存款。
  有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银行受点损失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历史证明,老百姓在银行的储蓄存款是一切金融市场的“蓄水池”,因为只有储蓄存款的期限偏好才能和资本市场契合,才是最适宜推动实体经济金融发展的基石。现在,这个基石没了,资本市场“蓄水池”也就没了,请问,金融还能为实体经济服务吗?
  这是个关键性的恶性循环。政府要求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更多地释放中长期贷款,但银行失去了长期稳定的储蓄来源,那只有通过更大规模地存贷款期限错配去完成中央的贷款要求,而存贷款期限错配越严重,银行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量就越大。
  或许正因如此,中国金融市场非常期待央行“降准”,或向市场注入较长期的MLF。但我认为,此乃权宜之计,而非治本之策。那治本之策是什么?当然是要把货币投机规模压下去,把空转的货币金融逼回其应有的资金渠道——银行储蓄,进而流向资本市场。至于办法,即通过进一步改革,铲除“利率双轨制”,改变中国金融畸形发育、成本过高的问题,消除中国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