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鲁冠球:
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10月26日刊登吴晓波的文章说,10月25日,突然在手机上收到鲁冠球去世的噩耗,真的太过意外。我曾问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他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以下文字整理自吴晓波撰写的《激荡三十年》一书。
  一
  1978年,钱塘江畔的萧山县(现为萧山区),鲁冠球创办的农机厂悄悄度过了它十周年的纪念日。
  鲁冠球自小流浪乡里,先学打铁,后修自行车,25岁那年,他东借西凑4000元,带着6个人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并自任厂长。宁围是他出生地所在。工厂没有地方买原材料,鲁冠球蹬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过江到杭州城里,走街串巷地收废旧钢材,有时候就蜷在一些国营大工厂的门外一整天,有厂里不要的废钢管、旧铁线扔出来,就宝贝一样地拣回去。
  一开始做了一千把犁刀,跑去向农机公司推销,一进门就被赶了出来,因为他没有“经销指标”。精明的鲁冠球东钻西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活下来的缝隙,那就是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
  到1978年,鲁冠球的工厂竟已有4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让人尤为惊奇的是,在1969年建厂之际,他就实行了基本工资制,工人工资额固定,按月出勤结算发放。1971年,他提出了计件(时)工资制,根据工人的劳动量来分配他们的收入。
  直到七八年后,少数觉醒的国营工厂才小心翼翼地开始试验这种分配制度。
  1980年初,鲁冠球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
  这年夏天,安徽芜湖的一家客户寄来退货信,说是发给他们的万向节有部分出现了裂纹。鲁冠球当即组织30个人去全国各地的客户处盘查清货,结果竟背回来3万多套万向节。
  鲁冠球把全厂工人全部召集起来,然后自己第一个铁着脸背起装满废品的草包,朝宁围镇上的废品回收站走。这3万多套万向节被当作6分钱一斤的废铁全部卖掉,工厂因此损失43万元。这在当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要确定三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工厂,在全国56家万向节生产厂中,萧山万向节厂是唯一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它原本连参与评选的机会都没有,但是鲁冠球却四处运作,硬是让北京的专家评审组把它列入了参评的对象,最后竟通过了审定,成为三家定点工厂之一。
  鲁冠球被视为“共同富裕的典型”。如鲁冠球把自己应得的25万元承包收入全部“捐”给了企业——事实上这后来成为万向集团产权改革的最大伏笔,当时,鲁冠球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的收入与工人的收入悬殊太大,就会出现紧张关系,而我希望工人努力工作,如果他们看到我比他们拿的多得多,他们就会失去自己是工厂主人翁的感情,而这对于事业是不利的。”三
  1987年,鲁冠球当选中共十三大代表。面对鲜花、荣誉,这个修车匠出身的中年人从来没有头脑发热过。他拒绝把工厂的总部搬进杭州城,也没对汽车配件以外的行业发生太大的兴趣。在工作之余,他把很多时间花在读书和学习上,在大学教授的辅导下,他提出了“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新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鲁冠球进而提出了“花钱买不管”。他将万向节厂的净资产评估为1500万元,然后与镇政府谈判,提出将其中的750万元归乡政府,其余归“厂集体”所有,乡政府的利益以基数定额、逐年递增的上缴利润来体现。尤其高明的是,鲁冠球没有为自己争取个人股份,他聪明地绕开了最敏感的地带。通过这次产权界定,鲁冠球获得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却又没有丧失“集体企业”的性质。
  1992年,鲁冠球击败国内所有的万向节专业制造工厂,他的产品拥有全国60%的市场份额。这一年,他让自己21岁的儿子鲁伟鼎出任万向集团的副总裁,而他自己则忙着飞北京跑公司上市事宜。一年后的11月,“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7月8日,万向集团宣布成为美国AI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万向的海外业务规模首次超过了国内业务,这意味着当年的修车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