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如何跨越住房租赁的低回报率障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再次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而且首次提出发展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这一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隐含着非常明确的政策诉求重点,决定了新的一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取向。
  机构租赁大发展,能解决私人“短租”的痛点。我国房屋租赁机构占比太低,很大程度上在于租赁投资回报率太低。据上市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房地产开发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30.7%和10.6%,而住房租赁收益回报率仅2%至3%,甚至远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截至目前,热点城市已出让100多宗租赁房地块,国企或龙头开发商积极拿地,建设租赁住房热情很高,但多数乃体现示范信号,不乏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据了解,能赚钱的机构租赁,第一是收储旧工业厂房、废弃酒店、商业群楼的集中式公寓;第二是“打隔断”、“上下铺”的分散式公寓,前者盈利靠收储低成本,后者靠提高单位面积租金收益。而这两者都因存在违规和安全等隐患而不可持续。
  收储合法合规住房的机构租赁,前期投入太大,成本回收周期就得6年至10年。无疑,培育机构租赁,关键是跨越租赁投资回报率太低的门槛,切入点是租赁要素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如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眼下,城市外围集体土地已卷入城市化大潮,从土地要素重新配置、功能转换角度,从降低利用成本,满足新市民租赁需求,农民长期分享城市化红利角度,建设租赁房,可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目前,大城市60%左右的空间被工业和商办盘踞,由于产业升级和互联网发展,工业和商办空间需求下降,低效闲置普遍存在,盘活并用于新市民租赁势在必行。
  只是,盘活这类空间,不仅要调整空间规划、土地用途,还要协调原用地主体,跟进教育医疗等配套和消防安全验收。凡涉及规划和利益调整、部门合作,都会遇到较大阻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房地产管理要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中央负责“定调子、管宏观”,地方要做好差异化“落地”。而地方告别难度小的增量改革,发挥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在存量上做好改革是一篇大文章,难度不小。此外,机构托管是还原租赁“轻资产”属性,提高盈利的一条捷径。
  据悉,京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完成租赁平台建设,原有消费平台化上加载租赁,能降低租赁交易成本(如信用免押金),还能以大数据信用规范租赁秩序。万科(铂寓)、链家(自如)、建行(建融家园)等龙头租赁企业线上线下租赁已完成整合,完全可基于各自优势,促成租赁企业、房东、租客三方共赢。就看如何将线上看房、签约、物业服务等标准化流程与线下诸如合租、换租、维权申诉等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这需要智能技术与政府监管创新跟进,尤其税收金融要素供给要跟上。针对新市民的租赁是公共产品,金融要发挥积极作用,如公积金和REITs介入,银行支持租客和租赁企业低成本融资等。李宇嘉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