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奥数”烽火何以烧遍全球
  近日教育部印发公告,严禁组织与义务教育招生挂钩的奥数、等级评定、选拔性考试及学科类竞赛活动。很多人感叹,几十年来伴随无数中国中小学生成长、一直毁誉参半的奥数比赛热潮有望“退烧”。虽然最早举办奥数比赛的目的是发现数学人才,但随着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其他因素掺杂其中。国际奥数竞赛的发展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
  起源:数学家代表国力
  作为对人类逻辑思维的一种挑战,各种以数为内容的竞赛历史悠久。19世纪以后,数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来临,现代意义上的几何、代数、分析各分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开明风潮,工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技术需求,都极大提升了数学家的地位。可以说,当时各国数学家的数量和成就,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欧洲的国力排名。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意图挖掘民间人才、培养更多数学家的现代数学竞赛最早在匈牙利出现了。1893年,匈牙利西北部城市杰尔的中学教师邓尼尔·奥洛尼创办《中学数学和物理期刊》。自创刊起,这本杂志组织举办面向中学生的多种著名竞赛,为匈牙利的中学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第二年,匈牙利数理学会主席洛安德·埃沃斯出任教育大臣,数理学会随后通过一项决议,发起以埃沃斯命名、由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非死记硬背。埃沃斯数学竞赛对匈牙利数学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许多后来颇有建树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埃沃斯竞赛获胜者,如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1897年获奖)、核物理学家利奧·西拉德(1916年获奖)等。
  比拼:美苏暗中较劲
  受匈牙利影响,数学竞赛在东欧国家蓬勃开展。不过最早将中学生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的国家是苏联。苏联数学家认为,数学竞赛与体育比赛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奥林匹克精神。部分苏联大学分别在1934年和1935年组织不同级别的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二战后,随着苏联影响力的扩大,东欧各国都开始采用苏联模式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959年7月23日-7月31日,首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国际奥数)竞赛在罗马尼亚举行,首届比赛参赛学生共52人,分别来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和苏联,东道主罗马尼亚成功夺冠。
  此后,国际奥数竞赛每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也从最初的东欧国家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发现,国际奥数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比赛的强国。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如何能在这样的国际竞赛中缺席呢?美国很多数学家纷纷建议政府,应该派代表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同苏联在奥数领域一争高下。
  1974年,美国向在民主德国举办的国际奥数竞赛派出首个参赛团队。在1974年7月4日-7月17日举办的第16届国际奥数竞赛上,总共有18个国家参赛。出人意料的是,美国代表队首战就取得大胜,他们击败强劲的竞争对手匈牙利和东德,获得团体亚军,仅次于苏联,而且美国队的每个成员都得了奖。1977年和1981年,美国队两度获得国际奥数竞赛团体冠军。1986年的第27届国际奥数竞赛中,苏联和美国并列第一。
  争议:功过该如何评说
  在冷战后的国际奥数竞赛中,属于中国的时代开始了,尤其是从1997年开始,中国队已拿到14次团体冠军。这种垄断性优势带来的巨大阴影,以至于2015年美国在第56届国际奥数竞赛中战胜中国、时隔21年重获冠军后,《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纷纷感叹称,这场胜利媲美“1980年美国队以弱胜强击败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苏联队”。
  然而中国奥数竞赛之路并不平坦。虽然从1956年开始,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苏步青等人的倡导下,由中国数学理事会发起,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等多地陆续开始举办高中数学竞赛,但这种比赛的进程因各种原因被打断。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安心备战,国家都给予他们免试上大学的保证。在这样的鼓励机制下,不但中国代表队在国际奥数比赛上连获佳绩,神州大地上的奥数培训也日益火热。
  近年来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奥数竞赛的意义。也有专家解释说,过于功利的“全民奥数”的确不可取,但奥数比赛对数学人才的选拔也算得上“功不可没”,很多国际奥数竞赛的奖牌得主,后来都成为大数学家,其中包括世界唯一获得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女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扎哈尼,她曾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代表伊朗获得国际奥数金牌。
  候涛陶短房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