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别拿金融机构当提款机
近年来,一些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热情很高,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去年资本市场上,金融大鳄疯狂收购银行股份的行为令人咋舌。
4月27日,央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剑指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强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企业的监管。一句话,别把金融机构当成自家的提款机。
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清晰、管理能力达标、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和杠杆水平适度、制定合理明晰的投资金融业的商业计划,意见对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列出了严格的标准。
允许非金融企业依法合规投资金融机构,能让金融企业更好地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好生产生活;让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能让非金融企业更有效地发挥闲置资金的效能,分享其他领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红利。可以说,这能有效地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让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从真实合规的投资行为中受益。
金融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对社会资本运营及再分配的能力。它能在短时间集聚大量资金用于投资,有“集小钱办大事”的行业特点。
然而,有些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却是别有用心。这些脱离主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进行高杠杆投资、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的企业,用各种手段投资金融机构,就是要把这些金融机构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提款机,更有甚者野蛮干预金融机构运行,无视风控底线,消费机构信用。
这样的行为恶化了市场投资环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提升了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也提升了杠杆率水平,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危害,也威胁社会经济安全。因此,加强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
不要以为提出这么多要求,就是要限制企业投资金融业。意见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对不同股东按重要性原则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一般财务性投资,不作过多限制,重点规范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
拿捏火候是金融监管的“艺术”。本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对不同股东按重要性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规范的是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通过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式强化股东资质要求。这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找到一个“好东家”,推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行业的变局,回归本源也意味着行业的收缩。银行业缩表、信托业回归主动管理、基金子公司业务收缩,多名市场人士向澎湃新闻直言,苦日子恐怕还得持续两年。这两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提振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金融业的“寒冬”或许能为实业带来“暖春”。
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金融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加强金融监管,严肃市场纪律,有效隔离实业和金融业风险,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促使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发展,这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央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剑指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加强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企业的监管。一句话,别把金融机构当成自家的提款机。
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清晰、管理能力达标、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和杠杆水平适度、制定合理明晰的投资金融业的商业计划,意见对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列出了严格的标准。
允许非金融企业依法合规投资金融机构,能让金融企业更好地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好生产生活;让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能让非金融企业更有效地发挥闲置资金的效能,分享其他领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红利。可以说,这能有效地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让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从真实合规的投资行为中受益。
金融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对社会资本运营及再分配的能力。它能在短时间集聚大量资金用于投资,有“集小钱办大事”的行业特点。
然而,有些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却是别有用心。这些脱离主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进行高杠杆投资、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的企业,用各种手段投资金融机构,就是要把这些金融机构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提款机,更有甚者野蛮干预金融机构运行,无视风控底线,消费机构信用。
这样的行为恶化了市场投资环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提升了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也提升了杠杆率水平,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危害,也威胁社会经济安全。因此,加强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
不要以为提出这么多要求,就是要限制企业投资金融业。意见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对不同股东按重要性原则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一般财务性投资,不作过多限制,重点规范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
拿捏火候是金融监管的“艺术”。本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对不同股东按重要性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规范的是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通过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式强化股东资质要求。这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找到一个“好东家”,推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行业的变局,回归本源也意味着行业的收缩。银行业缩表、信托业回归主动管理、基金子公司业务收缩,多名市场人士向澎湃新闻直言,苦日子恐怕还得持续两年。这两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提振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金融业的“寒冬”或许能为实业带来“暖春”。
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金融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加强金融监管,严肃市场纪律,有效隔离实业和金融业风险,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促使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发展,这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