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银行业2019:转型在路上
  请回答,2019银行业。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严监管下,哪块业务将成为银行转型发力重点?
  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相继落地后,银行理财将走向何方?
  在互联网系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紧逼下,传统银行将如何直面挑战?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学者,试图寻求答案。
  零售转型信用卡成发力重点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对公和同业业务增长放缓,相比之下,零售业务成了银行转型发力的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逐步转向零售主要就是对公业务已趋于饱和,且对公业务竞争激烈,很难发展新的市场。
  奚君羊进一步指出,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再加之前一时期许多企业还本付息出现困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一度明显上升,导致银行对风险的防范也更加严格。因此银行对企业的业务也比较谨慎,而对零售业务、个人业务较为关注,挖掘潜力和空间较大。
  仅就零售信贷业务来看,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26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合计规模3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17%,较2017年同期增长17.62%。
  虽然各家银行具体策略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零售业务正逐渐成为不少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2018年第二季度,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分别在67.89%和54.44%。此外,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利润贡献也有十分明显的上升,2018年上半年该行零售利润贡献已达46.73%,仅次于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占比相较于2017年提升了12.19个百分点。
  展望2019年,业内人士均表示,商业银行零售转型仍将持续推进。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分析,零售业务之所以为“零售”,相比对公业务而言,业务对象是非常分散的。只有拥有一定规模的零售客户基础,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因此,从商业银行零售转型进程来看,首先就是要扩大零售基础客户数量,这是零售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分析师励雅敏、袁喆奇指出,未来如何进一步增强个人客户的粘性将成为各家银行零售提升的关键。
  王敏(化名)是某城商行的一名零售客户经理。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银行一直对零售业务非常重视,全行上下都在积极开拓这块业务。
  “2019年我行零售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通过信用卡业务拉动客群增长,争取在批量获客之后提升为有效户。另外,还有储蓄存款和个贷业务,2019年个贷业务中的重点是经营贷款。”王敏称。
  考虑到监管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以及居民消费领域的广阔空间,励雅敏、袁喆奇认为,非按揭类零售信贷将持续成为各家银行零售资产端竞争的主要战场,信用卡业务成为各家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重点。
  而王敏则认为,“做好零售业务,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好的产品可以获客,好的服务可以留住客户。如果两样都没有的话,零售业务依旧很难开展。”
  理财转型去刚兑+净值化
  2018年4月以来,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相继落地,意在打破理财产品长期以来的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
  理财市场因此发生巨变:保本理财逐渐退场、结构性存款“补位”、净值型产品明显增加……
  近期,记者走访北京地区银行支行网点发现,几乎所有的银行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告知,有些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
  “现在保本理财产品额度较少,且有的产品只存续至2018年12月底,2019年就没有了。”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专员告诉记者,因受监管规定,保本理财产品在过渡期内会缩减规模,存量会越来越少,收益率也会越来越低。除了保本理财,别的产品都不能保证最高收益率。
  一方面,银行需要完成新老产品的逐步过渡;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过去只买固定收益产品类的保守投资者来说,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如果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底线,那么部分投资者便会逐渐转向收益率相对高一点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渐渐地,保本理财产品也将彻底退出舞台。”上述理财专员补充称。
  展望2019年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受访人士均指出,依旧将是破刚兑和净值化。
  西南证券金融组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2019年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大方向依旧是破刚兑、净值化,但节奏的快慢要看政策和内外部环境。
  “2019年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应该还不会完全出清,会在继续处理存量的同时推出新的净值化产品。”刘嘉玮表示,资管新规给出的过渡期大限是2020年底,也就是说还有两年过渡期,需要持续调整产品结构。
  那么,2019年银行方面会主推何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呢?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应该还是会延续以低风险为主的理财产品,这是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优势。
  2018年12月27日,中行、建行收到了银保监会下发的“准生证”。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分析师杨慧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将会有一批理财子公司成立,银行理财业务将加快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会有更丰富的类型。
  刘嘉玮认为,理财子公司的落地还需要制度支持。除去已公布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制度落地亦需要一定时间。不过,此前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银保监会已着手制定相关配套监管制度。
  “理财子公司面临资管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杨慧敏指出,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是银行的专长主要在固收市场方面,权益类市场资管能力较弱。
  据记者了解,近期已有银行在招聘相关人才,甚至有去基金公司“挖人”的现象。
  “资管行业核心资产是人才。”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说,“银行系资管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没有团队,没有研究平台,很难吸引到业内专业的投资经理。”
  此外,银行资管给出的待遇虽然不薄,但与券商、基金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在此情况下,是否有基金经理愿意跳槽去银行资管子公司呢?
  对于此问题,上述基金人士显得比较慎重,“可能会。具体要看长期的发展情况,比如体制因素等。银行资管子公司刚开始肯定是由目前银行资管部的团队去做”。
  杨慧敏进一步表示,对于自建团队管理权益类资产难度较高的银行,未来或会通过与券商、基金专户、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权益市场投资。所以,在理财子公司初期,“委外模式”将成为众多理财子公司的选择。
  “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银行理财的分化。”杨慧敏进一步解析称,一方面,理财子公司设立的注册资本门槛为10亿元,大部分银行应该可以满足。但会有部分中小银行考虑到成本投入问题,可能选择不成立理财子公司,为其他理财产品进行代销。另一方面,一些在先前就已经实现理财事业部改制的银行,未来理财子公司的成立进程会加快,提前抢占理财市场份额。
  金融科技人才、合作是关键
  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商业银行纷纷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新机遇。
  先是上海出现首家“无人银行”,继而建行成立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响了国有大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第一枪”。
  实际上,自2015年底开始,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先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金融壹账通、招银云创、光大科技及民生科技,仿佛一夜之间都冒了出来。
  但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后,相应的人才缺口也不容忽视,“金融+IT”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更受青睐。
  以建信金融科技为例,其2019年校招预计招聘逾700人;其中公司总部招聘66人,八地事业群共计招聘逾600人,主要招收技术研发类、业务发展类和综合管理类岗位。
  兴业数金未公布招聘数量,仅称招聘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等职位。对于岗位要求,希望应聘者系“211工程院校或重点财经类、理工类院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19年应届毕业生”,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经济金融相关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未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也在储备相关专业人才。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总行2019年校招列出了诸多信息科技类岗位,多数要求应聘者有IT背景,条件要求也较为严格。
  李明(化名)是来自某985大学2019届经济金融相关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李明浏览了诸多银行招聘信息,发现总行岗位待遇、未来发展空间都很好。但自己不想做柜员,营销岗位业绩压力又太大,“觉得信息科技类岗位不错,但一看都要求IT专业,试着投了几个简历也都没有回音”。
  除了人才、技术研发方面的稀缺,在营销获客上,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也面临着挑战。
  奚君羊认为,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障碍是获客受局限,往往还是之前银行线下网点办业务的客户,只是把业务搬到线上来办理而已。
  而互联网企业不一样,奚君羊称,他们有自身的客户,比如腾讯游戏用户、微信用户、淘宝用户等,他们可以发掘这些客户,利用互联网平台把金融服务和客户结合在一起。因此,未来银行如何跟互联网企业合作,如何在互联网活动场景嵌入银行业务,这是银行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2018年12月12日,交通银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展望》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大踏步向前,在战略规划、子公司设立、渠道拓展、场景布局、前沿技术应用、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望2019年,《报告》预计大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分化;商业银行将继续成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金融科技改变银行架构和经营流程的进程加快。
  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风险,主要包括底层架构风险、政策合规风险、数据运用风险、在线信贷风险、技术与网络风险。
  《报告》针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现状及风险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把握科技引领创新大势,深入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第二,认清数据驱动转型方向,全面提升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第三,兼顾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序推进适应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第四,着眼长远、防微杜渐,全面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
  (摘自2018年12月31日《国际金融报》范佳慧/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