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收入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最新的研究表明,收入高的人才更可能活得久。虽然真相有些残酷,但并不是玩笑。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收入最高的前1%的人,预期寿命可以比收入最低的后1%的人整体上多将近10岁,其中最富有的女性比收入最低的女性多8.4岁,男性则多出13.8岁。而这一切发生在全球知名高福利国家挪威,在那里,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而非个人负担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从全世界来看也很出色。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孤例。三年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发表过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情况。美国前1%高收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收入最低的1%的人多10.1岁,男性的差距则达到14.6岁。
对于这一结论,一些人可能容易联想起近年来在网上时常出现的一些收入较高的人因忙于事业,以至牺牲健康,过早去世等新闻,潜意识里觉得收入高的人才死得早。但这种认知可能存在明显偏差,因为,名人或知名公司员工的过早去世本来就容易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
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给出具体的因果机制。但从影响寿命的因素看,疾病通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的基因差异,后天的收入可能会影响生活环境、饮食、医疗保健水平,以及其他生活习惯等等,进而间接与寿命产生联系。
当把时间轴拉开时就会看到,低收入者的癌症死亡率在十年间基本没变,每10万人中,因此而死的男性为35人,女性为22人。但高收入者癌症死亡率则显著下降,从原本就偏低的位置继续下降,每10万人中,因癌症而死的男性从26人降至22人,女性则从18人降至15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两个群体虽然都有降低,但低收入男性群体每10万人的死亡数从51人降至36人,高收入男性则从35人降至20人。
虽然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但从死亡率来看,高收入群体很可能从社会发展、医疗进步等进程中受益更多。说到底,除了自杀和交通事故,疾病和死亡通常是年老时才更常面对的事情,60岁再往上时的生活状态,对生命质量差距的影响更显著。
但这并不绝对。因为收入并不能直接对预期寿命产生作用,中间还有别的影响因素。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地域。比如美国的数据显示,即便都是低收入群体,但生活在纽约、旧金山的低收入人群,预期寿命比别的一些城市显著高。纽约、旧金山这类城市的特点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集中,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也更高。当然,一个人平时比较注意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健康显然是有积极作用的。
(摘自《南方周末》
王江涛/文)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收入最高的前1%的人,预期寿命可以比收入最低的后1%的人整体上多将近10岁,其中最富有的女性比收入最低的女性多8.4岁,男性则多出13.8岁。而这一切发生在全球知名高福利国家挪威,在那里,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而非个人负担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从全世界来看也很出色。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孤例。三年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发表过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情况。美国前1%高收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收入最低的1%的人多10.1岁,男性的差距则达到14.6岁。
对于这一结论,一些人可能容易联想起近年来在网上时常出现的一些收入较高的人因忙于事业,以至牺牲健康,过早去世等新闻,潜意识里觉得收入高的人才死得早。但这种认知可能存在明显偏差,因为,名人或知名公司员工的过早去世本来就容易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
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给出具体的因果机制。但从影响寿命的因素看,疾病通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的基因差异,后天的收入可能会影响生活环境、饮食、医疗保健水平,以及其他生活习惯等等,进而间接与寿命产生联系。
当把时间轴拉开时就会看到,低收入者的癌症死亡率在十年间基本没变,每10万人中,因此而死的男性为35人,女性为22人。但高收入者癌症死亡率则显著下降,从原本就偏低的位置继续下降,每10万人中,因癌症而死的男性从26人降至22人,女性则从18人降至15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两个群体虽然都有降低,但低收入男性群体每10万人的死亡数从51人降至36人,高收入男性则从35人降至20人。
虽然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但从死亡率来看,高收入群体很可能从社会发展、医疗进步等进程中受益更多。说到底,除了自杀和交通事故,疾病和死亡通常是年老时才更常面对的事情,60岁再往上时的生活状态,对生命质量差距的影响更显著。
但这并不绝对。因为收入并不能直接对预期寿命产生作用,中间还有别的影响因素。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地域。比如美国的数据显示,即便都是低收入群体,但生活在纽约、旧金山的低收入人群,预期寿命比别的一些城市显著高。纽约、旧金山这类城市的特点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集中,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也更高。当然,一个人平时比较注意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健康显然是有积极作用的。
(摘自《南方周末》
王江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