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拜登时代”将有何不同?
本报综合报道1月20日,美国举办第46任总统就职典礼,开启了“拜登时代”。
作为一名老牌政客,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疫情所致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种族不平等问题,以及愈发紧张的中美关系,雄心勃勃的拜登宣布的多项政策主张与特朗普时代大相径庭,显示出政策调整趋势明显。
但也有专家认为,拜登会否如承诺的发挥美国在全球事务上应有的作用,仍需“听其言,观其行”。
政策调整趋势明显
拜登的团队日前说,拜登会在1月20日就职当天及就职10天内签署一系列行政令,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所致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种族不平等问题。分析人士称,这将是针对特朗普政府时期政策的显著调整。
据美联社报道,拜登将展开10天的闪电行动,即不通过国会立即发布行政命令,以求在特朗普卸任后调整美国的方向。
拜登团队在一份简报中说,拜登就职后将履行竞选承诺,着手解决上述四项危机,不但要扭转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最严重损害,“而且要开始推动国家前进”。
这份简报由即将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罗恩·克莱因发给“即将就任的白宫高级官员”。
简报列举了拜登将在就职10天内签署的行政令。就职当天,拜登将签署“大约12项”行政令,包括重新加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撤销针对一些国家的移民入境“禁令”,发布“在联邦财产(建筑和土地)内和跨州旅行时”必须戴口罩的百日强制令。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死亡人数逼近40万。据法新社报道,与疫情暴发初期相比,美国已减少1000万个就业岗位。在就职次日,拜登将签署多项行政令,以“改变新冠危机进程,并且安全地重开校园、重启商业”,措施包括“扩大检测、保护劳动者、设定明确的公共卫生标准”。
多项民生政策落实充满挑战
在拜登的政策主张中,多项政策力求改善疫情以来出现的民生困境。
这些政策包括延长学生贷款的暂缓偿还期限、无力支付房租者的清退期限。这些政策意在缓解疫情导致的经济困境。
美国自1月21日起将陆续推出新政策,不仅将为疫情下的学校和企业安全重启采取对策,同时还要求相关部门推进对劳动者的经济援助。
克莱因公开表示称,拜登将指示他的内阁采取措施,“向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劳动者家庭提供经济救济。”
美国整体失业率已从疫情高峰时期的14.7%降至目前的6.7%。但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日前表示,美国最底层收入者的失业率可能已经超过20%,该数字凸显了自控制疫情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程度。疫情已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
布雷纳德在演讲中说:“疫情造成的伤害集中在已经遭受挑战的人群中。K型’复苏仍然高度不平衡,某些部门和群体遭遇到很大的困难。”
布雷纳德称,目前美国黑人的失业率为9.9%,西班牙裔的失业率为9.3%,而白人的失业率则为6%。
通胀问题可能令拜登的多项民生政策落实充满挑战。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尽管当前美国通胀率还很低,但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和长时间低利率的环境下,短期通胀的风险是存在的。文章还指出,由于疫情期间的封锁摧毁了某些行业的产能,如果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供给侧瓶颈发生冲突,某些领域的物价可能会飙升,尤其是休闲和服务业。
救助计划仍存变数
拜登的多项政策离不开其提出的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该计划旨在应对日趋恶化的疫情、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但能否获得美国国会批准仍存变数。
拜登上周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国会去年底通过的经济纾困计划远不足以应对危机,仍需采取更多举措控制疫情和救助经济。他提出救助、复苏“两步走”计划,为美国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资金援助,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研发创新等推动经济复苏。
根据拜登团队公布的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其中约4000亿美元将用于抗击疫情,约1万亿美元将为受疫情冲击的美国家庭提供经济纾困,约4400亿美元将为在疫情中挣扎的小企业、州和地方政府等提供援助。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在正式宣誓就职前宣布经济救助计划,凸显近期美国疫情恶化和经济复苏放缓带来的紧迫性。如何重建遭疫情严重冲击的美国经济,应对失业潮和企业破产潮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将是拜登政府上任后在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华政策猜想
与此同时,在拜登上台之后,对外政策如何尤其是对华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也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分析称,拜登将在头两年循序推进外交政策回调,包括重修美国的“民主灯塔”形象、重塑美国与盟友的关系、重归美国的多边主义路线等。但是,美国整体对华政策走向不会有大幅改变,美国将坚持特朗普任内的对华战略定位,调整对华战略竞争的手段和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称,未来中美关税战将不会进一步发酵,但金融战爆发风险仍然存在。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中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将成为未来两国关系中最严峻的风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特朗普政府开启的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政策主线也会延续到拜登任上,成为其对华战略的核心理念。”吴心伯补充,中国不会对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抱有幻想。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分别就拜登提名的国务卿人选安东尼·布林肯、国家情报总监人选艾薇儿·海恩斯、国防部长人选劳埃德·奥斯汀以及财政部长人选珍妮特·耶伦举行提名确认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中国成为绕不过去的议题,而这些美国政府高官的候任者也在发言中,频繁提及对华关系,措辞“较为强硬”。比如,安东尼·布林肯在批准其提名的听证会上表态称,预想之中的所谓“中国政治自由化”并没有发生,中国是美国的“最重大挑战”。他还宣称,特朗普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只是不同意“具体政策”。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月20日表示,中美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正确发展轨道。
作为一名老牌政客,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疫情所致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种族不平等问题,以及愈发紧张的中美关系,雄心勃勃的拜登宣布的多项政策主张与特朗普时代大相径庭,显示出政策调整趋势明显。
但也有专家认为,拜登会否如承诺的发挥美国在全球事务上应有的作用,仍需“听其言,观其行”。
政策调整趋势明显
拜登的团队日前说,拜登会在1月20日就职当天及就职10天内签署一系列行政令,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所致的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种族不平等问题。分析人士称,这将是针对特朗普政府时期政策的显著调整。
据美联社报道,拜登将展开10天的闪电行动,即不通过国会立即发布行政命令,以求在特朗普卸任后调整美国的方向。
拜登团队在一份简报中说,拜登就职后将履行竞选承诺,着手解决上述四项危机,不但要扭转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最严重损害,“而且要开始推动国家前进”。
这份简报由即将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罗恩·克莱因发给“即将就任的白宫高级官员”。
简报列举了拜登将在就职10天内签署的行政令。就职当天,拜登将签署“大约12项”行政令,包括重新加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撤销针对一些国家的移民入境“禁令”,发布“在联邦财产(建筑和土地)内和跨州旅行时”必须戴口罩的百日强制令。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死亡人数逼近40万。据法新社报道,与疫情暴发初期相比,美国已减少1000万个就业岗位。在就职次日,拜登将签署多项行政令,以“改变新冠危机进程,并且安全地重开校园、重启商业”,措施包括“扩大检测、保护劳动者、设定明确的公共卫生标准”。
多项民生政策落实充满挑战
在拜登的政策主张中,多项政策力求改善疫情以来出现的民生困境。
这些政策包括延长学生贷款的暂缓偿还期限、无力支付房租者的清退期限。这些政策意在缓解疫情导致的经济困境。
美国自1月21日起将陆续推出新政策,不仅将为疫情下的学校和企业安全重启采取对策,同时还要求相关部门推进对劳动者的经济援助。
克莱因公开表示称,拜登将指示他的内阁采取措施,“向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劳动者家庭提供经济救济。”
美国整体失业率已从疫情高峰时期的14.7%降至目前的6.7%。但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日前表示,美国最底层收入者的失业率可能已经超过20%,该数字凸显了自控制疫情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程度。疫情已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
布雷纳德在演讲中说:“疫情造成的伤害集中在已经遭受挑战的人群中。K型’复苏仍然高度不平衡,某些部门和群体遭遇到很大的困难。”
布雷纳德称,目前美国黑人的失业率为9.9%,西班牙裔的失业率为9.3%,而白人的失业率则为6%。
通胀问题可能令拜登的多项民生政策落实充满挑战。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尽管当前美国通胀率还很低,但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和长时间低利率的环境下,短期通胀的风险是存在的。文章还指出,由于疫情期间的封锁摧毁了某些行业的产能,如果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供给侧瓶颈发生冲突,某些领域的物价可能会飙升,尤其是休闲和服务业。
救助计划仍存变数
拜登的多项政策离不开其提出的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该计划旨在应对日趋恶化的疫情、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但能否获得美国国会批准仍存变数。
拜登上周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国会去年底通过的经济纾困计划远不足以应对危机,仍需采取更多举措控制疫情和救助经济。他提出救助、复苏“两步走”计划,为美国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资金援助,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研发创新等推动经济复苏。
根据拜登团队公布的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其中约4000亿美元将用于抗击疫情,约1万亿美元将为受疫情冲击的美国家庭提供经济纾困,约4400亿美元将为在疫情中挣扎的小企业、州和地方政府等提供援助。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在正式宣誓就职前宣布经济救助计划,凸显近期美国疫情恶化和经济复苏放缓带来的紧迫性。如何重建遭疫情严重冲击的美国经济,应对失业潮和企业破产潮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将是拜登政府上任后在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华政策猜想
与此同时,在拜登上台之后,对外政策如何尤其是对华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也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分析称,拜登将在头两年循序推进外交政策回调,包括重修美国的“民主灯塔”形象、重塑美国与盟友的关系、重归美国的多边主义路线等。但是,美国整体对华政策走向不会有大幅改变,美国将坚持特朗普任内的对华战略定位,调整对华战略竞争的手段和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称,未来中美关税战将不会进一步发酵,但金融战爆发风险仍然存在。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中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将成为未来两国关系中最严峻的风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特朗普政府开启的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政策主线也会延续到拜登任上,成为其对华战略的核心理念。”吴心伯补充,中国不会对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抱有幻想。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分别就拜登提名的国务卿人选安东尼·布林肯、国家情报总监人选艾薇儿·海恩斯、国防部长人选劳埃德·奥斯汀以及财政部长人选珍妮特·耶伦举行提名确认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中国成为绕不过去的议题,而这些美国政府高官的候任者也在发言中,频繁提及对华关系,措辞“较为强硬”。比如,安东尼·布林肯在批准其提名的听证会上表态称,预想之中的所谓“中国政治自由化”并没有发生,中国是美国的“最重大挑战”。他还宣称,特朗普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只是不同意“具体政策”。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月20日表示,中美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正确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