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信用卡“放水”风声再起谁在浑水摸鱼
  近期,信用卡卡圈迎来了一波申请狂潮,信用卡“放水”的帖子充斥在各大社交论坛。中介为何热炒信用卡“放水”概念,这里面存在哪些“猫腻”?面对中介打着办卡幌子,利用“噱头”收割卡友的行为,银行又升级哪些措施来预防?
  “信用卡放水已经实锤”“大批卡友申请到额度”……近期,信用卡卡圈迎来了一波申请狂潮,信用卡“放水”的帖子充斥在各大社交论坛。
  中介炒热信用卡“放水”概念
  “千万羊毛等你来薅”“秒批下额”,近日信用卡卡圈迎来一波申请热潮。调查发现,在各大社交论坛,有不少自称为“金融中介”的人士打出“信用卡持续放水”的口号吸引用户的目光。
  信用卡“放水”通俗来讲就是银行对信用卡审核放宽了一些限度。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介绍称,银行内部没有“放水”一说,但是会在例如节日、“开门红”此类特殊节点对信用卡的审核要求进行放宽,举个例子:比如在之前审核的时候持卡人因为一些社保、公积金等条件未达到相关审核要求,信用卡申请被拒,但在放宽审核要求后,这部分持卡人的信用卡申请可能会被通过,但授信额度依旧要参照银行审核情况执行。
  但在中介口中,信用卡“放水”则成了“无视黑户”“秒批秒下款”的噱头,其中以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信用卡申请为甚。调查过程中,多位中介人士推荐了顺德农商行、稠州银行以及锦州银行等信用卡申请渠道。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表示,中介将目光瞄向中小银行信用卡,是因为中介所瞄准的目标客群较为下沉,而中小银行的客群相较大行也更为下沉;其次大行通常不缺用户,“放水”的可能性较小,而用户又缺乏对中小银行的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使中介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包过”是假、诱导开会员为真
  在中介的口中,“无视征信”“包过”“秒批”成为信用卡“放水”申请的关键词。
  信用卡审批是否真的如此简单?调查发现,结果并非如中介所言。例如在顺德农商行信用卡申请界面,用户除了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外,还需要填写住宅地址,而顺德农商行已经圈定了信用卡地址为广东省,也就是说只有广东省的用户才可以办理该行信用卡,异地用户不可以办理。
  稠州银行信用卡申请界面则显示“我行信用卡系统正在维护中”,对信用卡审核渠道何时开放,稠州银行客服人员介绍称,“目前暂未接到相关开放通知,稠州银行信用卡激活需要依托柜台面签进行,不面签这张信用卡是无法激活使用的”。
  而就在不久前,稠州银行曾一度陷入信用卡“放水”风波,也引发了业内对该行信用卡风控模式的质疑。彼时稠州银行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行从2020年11月初才开始对外试发卡,截至2021年2月末透支余额约1900万元,不良金额为0”。
  而中介介绍的锦州银行此次出现“放水”的是一张无界卡,锦州银行信用卡中心卡片选择界面显示,该卡是一张虚拟信用卡,无实体卡片。并非中介介绍的“可以远程进行面签操作”,而是发卡成功后用户需要到锦州银行网点进行面签,并拨打该行客服电话激活卡片和设置密码。
  对于实测和中介所言的“包过”“秒批”差距较大的问题,中介人员给出的说法则是:“要先优化一段时间征信然后选择一些‘放水’力度大的卡种包装办理。”对于如何优化这一问题,中介则提及要购买课程、加入学习群和会员群才能收到内部资料,付费金额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会员群主要由老师一对一指导,并制定方案,无法申请信用卡的用户通过学习申请流程,额度基本都能保证在三四万元以上。”一位中介人士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认为,上述等一系列话术目的在于吸引用户付费加入所谓学习群、会员群。
  对于为何出现这类套路,周茂华认为,主要还是中介看到了“商机”,国内征信体系加快完善,有一些征信不佳的客户自行申请信用卡存在困难,因此想经由“专家”指导顺利获批;在此过程中,中介可以收取不菲的培训、优化和包装费、手续费等。一般来说,银行对信用卡审核有健全、严格审核风控流程,按照目前数字化或半数字化系统,这种包装很难混过关,可能的结果是,客户交了“学费”,却不一定能办成信用卡。
  双向交叉验证确保风控
  中介打着办卡幌子,利用“噱头”收割卡友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也对用户资金造成了损失。同时,在持卡人共债、虚假交易套现等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银行也在风险管控层面加大了升级措施。
  谈及目前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的主要手段,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介绍称,目前银行对信用卡主要采取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核销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用户的征信是信用卡发放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信用卡发放需要双向交叉验证,以反映用户真实的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因此用户切勿轻信中介的夸大宣传。未来经过严格审核,通过优化征信、信用卡包装等情况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核,所谓的“放水”肯定会大大减少。
  通常情况下,银行主要明确杜绝利用信用卡进行虚假交易等欺诈活动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里程、奖品或增值服务;禁止通过第三方工具参与优惠活动;不得将信用卡用于生产经营、证券市场、股本权益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等非消费领域。
  而在高压之下,提前收回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案例已经出现,近日,有部分北京地区银行业人士透露称,目前北京辖内的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遵照《个人贷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对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进行回收,要求用户提前进行返还。
  “随着稳步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引导金融业规范健康发展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国内金融行业已加快补齐监管短板,强化监管,加快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和风控,压实主体责任,在上述背景下,未来信用卡业务将更加规范。”周茂华表示。
  孟凡霞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