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备战“乡村振兴”农商行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各地区乡村振兴基金陆续成立,以农村金融领域为“主战场”的农商行开始进入全面备战阶段。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第八届农商银行发展战略论坛”上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机构做类似尝试,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形成挑战带来竞争”。
  农商行仍是“主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近期闭幕的“两会”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近1500家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从业者在面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发展机会时,首先需直面由此带来的更激烈市场竞争。
  曾刚认为,乡村振兴要放在更大的范围来看待,其中包括城乡协同的内容,以及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下不仅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关注的事情,部分大型银行也会参与其中。随着未来乡村振兴相关的基础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机制建立后,乡村振兴概念下可以有多个机构介入该领域。但在金融体系当中,农商银行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长期扎根本地市场,深耕农村金融,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乡村振兴涵盖较广的内容,但目前在该领域中农村金融机构仍然扮演主力军,未来如何释放农村金融机构活力非常重要。
  “在面对未来多种金融机构的冲击下,农商行的自有优势是熟悉客户、服务半径小、经营机制灵活,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兰州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平表示,“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机构提供多个方面的金融服务,是需要配套性质的金融服务,农商行在这里有自己的发展机会。此外,农商行具有海量基础客户,未来这些都是优势。”
  此外,从业者普遍认为,农商行回归县域服务定位也是行业发展方向之一。江苏盐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一平表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在此背景下,农商行就要持续下沉,回归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否则生存空间会更小。
  数字化能力缺失、用户结构失衡待解
  数字化浪潮下银行客户进行线上化转移,农商行原有的熟悉线下客户、网点数量多、决策链短等优势受到冲击。
  同时,农商行客户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商行面临用户年龄偏大、用户结构亟待调整的问题。调查发现,农商行客户多以40、50、60后年龄段客户为主,对年轻客户的吸引力偏低,所处形势相较其他银行更为严峻,面临客户年龄层断代的问题。赵建平直言,农商行的用户结构问题,本质是目前乡村人才外流,年轻人普遍不留在县级以下的地区,在年轻人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等各项配套资源未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农商行单纯地靠一己之力很难调整用户结构年轻化。
  此外,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上,李一平认为,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来服务用户方面,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李一平举例,如银行的普惠贷款,需要抵押,无抵押不能做,或者放款的额度与用户需求不匹配,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佛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川则认为,数字化能力也包括数字化之后一系列新的运营方式,新的风险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农商行需要提升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利好消息,但近几年对农商行的监管政策趋向严格,多次强调回归县域服务定位,《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文件,以及面临修改的《商业银行法》等,都重申跨区域业务都意味着违规。“聚焦本地发展的监管思路,对于农商行而言压力非常大,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拓展新的机会,如果不投身于乡村振兴,未来将很难找到新的机会。不管当前乡村振兴成熟度如何,必须要强化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曾刚表示。郭建杭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