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目送太阳落山
□王福友
  某天,脑子里没来由地蹦出几个字,不由暗自心惊:我已有多久,没好好地看过太阳落山了?
  太阳出山,太阳落山,大自然的事,与平头百姓有关,又看似无关。如果不是遇到特殊天气,如果不是十天半月的连阴雨,估猜也没有太多的人关心太阳的事。它什么时候升,什么时候落,有多少人在意过呢?
  只有那些在田野上劳作、在户外忙活的人,才更关注太阳升落的事吧?那些坐在办公大楼里、孵在空调房间里的人们,有几个把太阳的升落放在心上?
  以前在农村做农活,跟太阳打过太多的交道。
  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出山,我们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只要是晴天,每天早晨,总会目睹太阳从东边的山坳慢慢地爬上来。看到鲜红的太阳露出笑脸,就像交往已久的熟人,彼此看一眼,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各忙各的,我们忙着手头无穷无尽的农活,而太阳忙着赶路。一不留神,它就走到了头顶,再不留神,它就出现在西边天。
  其实也没有说的那么快。你要知道,农人在田间劳碌的辛苦,从早到晚,弯腰撅屁股,累得腰酸背疼,说句心里话,最盼的是太阳走得快点,早点落山,好收工回家。那时,就会时不时地抬头,搜寻太阳的方位,心里不住地嘀咕:太阳怎么还不下山?太阳不下山,这一天就不能算结束,人就不能擅自往家跑。只有等到太阳落山了,就像听到了它吹响的放工的哨子。所以,那些年,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不知留下了多少太阳落山的景象。
  但这大多是一些不经世事的孩子的想法。真正操家持业的人,每天都是在和太阳赛跑,多少活计繁重芜杂,唯恐太阳跑得太快,手头还有事情来不及做。即使太阳落山了,还有很多人守在田间地头,甚至披星戴月地忙碌。特别是炎热的盛夏和初秋,抢收抢种时节,白天太阳像火球一般,晒得人皮开肉绽,脊梁沟冒油,顶着大日头大多招架不住。待太阳落山后,凉爽一些,人们就会手头加紧,丝毫不敢怠慢,力争在天黑尽之前,多赶出一些活来。
  这时,他们也会时不时地望一眼太阳,不知望了多少眼,太阳该落山还是落山了。暮色四合,越来越浓厚,才匆匆收拾回家。太阳落山,对于他们而言,不是长吁一口气,不是轻松,不是解脱。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日子就这样在日出日落间,一天天地打发了。
  现在,我已离开乡土多年,多年不曾朝迎旭日暮送夕阳。日子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守着一地鸡毛过得混混沌沌,哪还记得那天边的日出又日落?多少人会早晨爬起来,先看看太阳的表情?多少人在晚归的途中,想到再看看太阳的容颜?
  而我乡下的父母,他们一生在村头、在巷尾,在前冲、在后洼,目送夕阳下山逾万次,多少收获,多少失落,多少悲喜,多少喟叹,多少深情,多少眷念……那么多的说不清,都与太阳有着千丝万缕的维系。如今他们留守老家,早已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起码,父亲再不会手拄锄柄,回望夕阳。母亲腿脚不便,行动迟缓,每一个傍晚,也不再会特意走出家门,看看太阳是否落山。她对一天结束的判断,只能是待在屋子里,凭肉眼感知暮色的悄然降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晚霞夕照那么美,请放慢你匆忙的脚步,看一眼那落日吧。如果你还有这个机会,请一定记得、一定珍惜。
  因为今天的日落,会带给你明天的希望。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