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年初以来32位基金经理离任
  刚开年,公募行业已经迎来基金经理离职小高峰。虎年伊始已有基金经理离职,而2022年以来已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不乏多位行业知名舵手及公司重量级投资人物。
  业内人士表示,时间节点较为特殊,与之相关的年度考核、年终奖等或为造成年初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重要因素。伴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和基金数量的增加,人才流动加快是正常趋势,不必过于渲染和担忧。事实上,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
  离任创历史同期新高
  虎年开市没有几天,已经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分别为博时基金旗下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汇添富基金旗下固收老将陆文磊、博道基金高凯和中信证券罗昊。
  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22以来共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处于历史同期最高位水平,几乎每天都有人离职。在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的去年同期,30位基金经理离职,2020年同期是28位,而在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同期是26位。
  据统计,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涉及29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银基金、博时基金旗下离任人数较多,分别为3人和2人,其余公司均有1名基金经理离职。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为主。
  华南一位公募人事部人士表示,“个人原因”通常包括“公奔公”、“公奔私”、“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理性看待基金经理离职
  业内表示,由于年度考核、年终奖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一般为公募行业离职高峰期。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人事总监表示,历史数据表明,股市走高年份基金经理流动性更高。去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而今年开年以来市场也未有明显起色,部分公募人才“奔私”意愿再起。同时,有一些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面对市场风格的转换,也会选择在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离开。
  数据也显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奔私潮”再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不少高管和基金经理离职创业,成立私募基金。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离职也并非都是主动所为,不少基金经理的离任或受业绩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在考核压力下离开。尽管公募倡导长期投资,半年度的排名也很关键,一些业绩长期没有起色、上半年业绩也不佳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被“下课”。
  随着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基金经理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
  业内强调,投资者和行业内部都应该理性看待基金经理的离职,这是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 张燕北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