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从“算盘”到“键盘”的跨越
□王少云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噼噼啪啪响成一片的算盘声,是我刚踏入工行时印象最深刻的事。
我是工行湖北省黄冈分行的一位“老兵”。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挂牌成立。同年8月,我从湖北银行学校毕业进入工行,一伴就是38个春秋。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柜台算盘早已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化办公,键盘成了处理诸多业务的新工具。从拨算盘到敲键盘,见证的是银行业的沧桑巨变,是银行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初入行“算盘工夫”就是“铁文凭”
上世纪80年代,能进入银行工作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因为它意味着“铁饭碗”。刚进银行时,银行的规模很小,设施简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差。营业室高高的柜台是木制的,前面围着钢筋栏杆。当时银行业务很简单,只有传统的“存、贷、汇”。
走进银行营业室,银行会计员、储蓄员、出纳员都很忙。算盘珠子的哔哩叭啦声、出纳员的手工点钞声和会计员的翻打传票声交汇在一起,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打算盘和手工点钞是当时银行人的基本功。银行员工的业务能力,全被浓缩到那几颗算珠上。算盘是每一个员工桌子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员工上班,第一要务就是学好打算盘。
第一天上班,我就暗自思忖:“啥时候自己的算盘也能像那些老师傅一样打得又快又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呢?”虽然在学校我都学了、练了,但一接触实际工作还是高度紧张。算盘打错了,账记错了,平不了账,就下不了班,每天工作再晚,账也要轧平。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我时常出现轧不平账、下不了班的情况,加夜班便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候,“算盘工夫”就是“铁文凭”,打得好、打得快、打得准,你的身边就有很多“粉丝”。
随着银行新职工的不断增多,尽快地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成了每位银行领导必抓的工作。几乎每天,我和行里其他年轻员工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练习打算盘、点钞票。那会儿,营业厅里、办公室里,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算盘声。此外,行里还经常举办珠算、翻打凭条、利息计算等项目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提升。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的算盘水准大有提高,可是一谈到手工计算利息,还是止不住地害怕。因为手工计算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时,需要熟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各档次和各时间段的利率,且拨打算盘时,不能有丁点儿失误。否则,账记错了,平不了账不说,还得挨批评。
我深深记得,每逢企业发工资都是那时银行最忙的日子,要提前从支行金库提款,企业会计、出纳早早地来到银行,拿着大袋子,几万、几十万元的现金往袋子里装,回去后一个人一个人地发。发完后,工人们拿着节余的钱来银行存款,银行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填存单、上存折、审凭证、算余额、签章,一套程序下来,最快也要十几分钟。其间,盘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收钱、点钱都不能出错。
大转型键盘全面取代算盘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业发生大变革。一方面,银行按照现代银行的经营要求,对原有机构、人员进行大幅度精简;另一方面,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给金融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这是一次大转型,它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4年,工商银行进行改革,开始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提出了“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的“十字方针”,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根本变化,建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两大类指标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根本性好转。几乎与此同时,银行业打破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对机构、人员进行大幅精简。改革的阵痛让很多员工不适应,不少人买断工龄辞去工作。在黄冈分行基层支行工作的我,经历多次竞争上岗考验后,继续留在了工行。这使我更加珍惜岗位,但挑战也随之扑面而来。
在那个时候,电脑开始逐步普及。这是一个“新玩意”。 当一台台电脑逐渐摆上银行柜台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那时候的电脑叫计算机,与现在相比,配置很低,习惯了算盘,刚开始敲键盘还真有点不适应。原本在算盘上快捷如飞的手,到了键盘上却如胶柱击鼓,“一指禅”“独臂神”都成了我们不少初学电脑员工的响亮绰号。
为了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家银行都纷纷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响亮地提出“放下算盘拿键盘、不会键盘就下班”,不管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要求学会操作电脑,并开设“电脑普及班”。我和同事们勤学苦练,渐渐地学会了打字、查询等基础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电脑真的很好用,以前手工记账,扎账加班是常事,错一两分钱,就得重新拨算盘。而用电脑,扎账时只需在电脑上敲一会儿,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又快又好,不仅减轻了压力,还提高了效率。
车轮滚滚向前,变化一日千里。跨入新时代,银行业更是迎来“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变。本世纪初,工商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了由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银行的转变,发展蒸蒸日上。在同业竞争的大潮中,工行业务范围已实现由简单的存贷汇向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转变,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工行窗口早已走出柜台,“键盘服务”延伸得越来越远。如今,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人们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完成转账、缴费等多种业务。智能自助服务区更是得到广泛普及,一般性的查询、明细交易打印、办卡、各种缴费等业务都可以在大堂自助区完成,给广大客户带来轻松、便捷的金融服务。
从算盘到键盘,银行的变迁华丽且精彩,未来的银行,将会由键盘向人工智能转变。可以想象,现代化的人工智能银行离我们不远,作为宇宙大行的工商银行将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永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更大贡献!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噼噼啪啪响成一片的算盘声,是我刚踏入工行时印象最深刻的事。
我是工行湖北省黄冈分行的一位“老兵”。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挂牌成立。同年8月,我从湖北银行学校毕业进入工行,一伴就是38个春秋。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柜台算盘早已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化办公,键盘成了处理诸多业务的新工具。从拨算盘到敲键盘,见证的是银行业的沧桑巨变,是银行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初入行“算盘工夫”就是“铁文凭”
上世纪80年代,能进入银行工作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因为它意味着“铁饭碗”。刚进银行时,银行的规模很小,设施简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差。营业室高高的柜台是木制的,前面围着钢筋栏杆。当时银行业务很简单,只有传统的“存、贷、汇”。
走进银行营业室,银行会计员、储蓄员、出纳员都很忙。算盘珠子的哔哩叭啦声、出纳员的手工点钞声和会计员的翻打传票声交汇在一起,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打算盘和手工点钞是当时银行人的基本功。银行员工的业务能力,全被浓缩到那几颗算珠上。算盘是每一个员工桌子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员工上班,第一要务就是学好打算盘。
第一天上班,我就暗自思忖:“啥时候自己的算盘也能像那些老师傅一样打得又快又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呢?”虽然在学校我都学了、练了,但一接触实际工作还是高度紧张。算盘打错了,账记错了,平不了账,就下不了班,每天工作再晚,账也要轧平。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我时常出现轧不平账、下不了班的情况,加夜班便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候,“算盘工夫”就是“铁文凭”,打得好、打得快、打得准,你的身边就有很多“粉丝”。
随着银行新职工的不断增多,尽快地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成了每位银行领导必抓的工作。几乎每天,我和行里其他年轻员工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练习打算盘、点钞票。那会儿,营业厅里、办公室里,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算盘声。此外,行里还经常举办珠算、翻打凭条、利息计算等项目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提升。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的算盘水准大有提高,可是一谈到手工计算利息,还是止不住地害怕。因为手工计算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时,需要熟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各档次和各时间段的利率,且拨打算盘时,不能有丁点儿失误。否则,账记错了,平不了账不说,还得挨批评。
我深深记得,每逢企业发工资都是那时银行最忙的日子,要提前从支行金库提款,企业会计、出纳早早地来到银行,拿着大袋子,几万、几十万元的现金往袋子里装,回去后一个人一个人地发。发完后,工人们拿着节余的钱来银行存款,银行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填存单、上存折、审凭证、算余额、签章,一套程序下来,最快也要十几分钟。其间,盘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收钱、点钱都不能出错。
大转型键盘全面取代算盘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业发生大变革。一方面,银行按照现代银行的经营要求,对原有机构、人员进行大幅度精简;另一方面,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给金融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这是一次大转型,它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4年,工商银行进行改革,开始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提出了“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的“十字方针”,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根本变化,建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两大类指标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根本性好转。几乎与此同时,银行业打破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对机构、人员进行大幅精简。改革的阵痛让很多员工不适应,不少人买断工龄辞去工作。在黄冈分行基层支行工作的我,经历多次竞争上岗考验后,继续留在了工行。这使我更加珍惜岗位,但挑战也随之扑面而来。
在那个时候,电脑开始逐步普及。这是一个“新玩意”。 当一台台电脑逐渐摆上银行柜台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那时候的电脑叫计算机,与现在相比,配置很低,习惯了算盘,刚开始敲键盘还真有点不适应。原本在算盘上快捷如飞的手,到了键盘上却如胶柱击鼓,“一指禅”“独臂神”都成了我们不少初学电脑员工的响亮绰号。
为了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家银行都纷纷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响亮地提出“放下算盘拿键盘、不会键盘就下班”,不管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要求学会操作电脑,并开设“电脑普及班”。我和同事们勤学苦练,渐渐地学会了打字、查询等基础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电脑真的很好用,以前手工记账,扎账加班是常事,错一两分钱,就得重新拨算盘。而用电脑,扎账时只需在电脑上敲一会儿,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又快又好,不仅减轻了压力,还提高了效率。
车轮滚滚向前,变化一日千里。跨入新时代,银行业更是迎来“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变。本世纪初,工商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了由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银行的转变,发展蒸蒸日上。在同业竞争的大潮中,工行业务范围已实现由简单的存贷汇向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转变,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工行窗口早已走出柜台,“键盘服务”延伸得越来越远。如今,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人们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完成转账、缴费等多种业务。智能自助服务区更是得到广泛普及,一般性的查询、明细交易打印、办卡、各种缴费等业务都可以在大堂自助区完成,给广大客户带来轻松、便捷的金融服务。
从算盘到键盘,银行的变迁华丽且精彩,未来的银行,将会由键盘向人工智能转变。可以想象,现代化的人工智能银行离我们不远,作为宇宙大行的工商银行将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永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