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中小城商行竞争力弱化何解
□韦繁章 向大江 韦继强
  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商行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但在自身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加快转型等内外部因素冲击下,竞争力呈现相对弱化迹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地方直属管理,资源配置优先。金融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承担城商行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城商行稳定发展与地方休戚相关,也获得地方政府资源优先配置,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资金渠道。如广西唯一的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自治区政府对其寄予厚望,通过支持其加快不良资产化解,增资扩股、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加快资本补充促进其顺利完成改革,促进其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市场定位明晰,金融效率提升。依托“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定位,充分发挥贴近市场和客户优势,加强“总对总”营销,与地方各层级单位和政府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区域客户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和同业认同度显著提升。加快科技转型,缩减了区域内部金融服务布局、金融发展间的不均衡,全面促进了城商行金融效率提升。
  体制机制灵活,精准满足需求。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城商具有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决策链条短,能够及时调整业务和客群定位,并通过定制化产品和特色化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金融需求。
  对接振兴战略,主动服务县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商行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对接乡村振兴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主动下沉机构网点,开展县域金融服务,加大民生薄弱领域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亟需高度关注竞争力弱化问题
  优质客户和信贷资产挖掘能力弱化问题。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业务下沉和转型速度加快,凭借政策推动和金融科技的助力以及低负债成本和声誉优势,优质客户挖掘能力强,形成“大行可以向下延伸,小行难以向上延伸的”的不公平竞争格局。挤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优质资产和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中小城商行,受制于准备金约束,优质重大项目的投放介入相对较少。
  盈利能力持续弱化问题。中小城商行营收来源主要取决于生息资产规模及净息差,2022年5月及8月,央行将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5BP。资产端占比较高的存量企业长期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收益率明显下降,负债端低成本存款抢夺难,存款成本刚性,金融机构净息差呈持续收窄趋势。
  新业务承续提升转化能力弱化问题。监管趋严,投行、资管等传统业务要求持续压降,新兴业务受业务资格、规模效应等限制接续不利。第一是监管趋严,传统业务持续压降。根据监管要求,非标业务、地方金融交易所债券融资计划、表内其他债权融资、信托产品融资、理财规模、保证金存款规模等传统业务规模需持续压降,信托产品余额压降不理想被监管多次通报。第二是新兴业务接续难度大。受市场规模、盈利能力、业务资格等影响,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比,中小城商行相对处于弱势。如理财子公司等业务资格暂未获批,目前128家城商行中已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的仅8家,国有大行全部获批,股份制银行除浙商银行外全部获批。因未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中小城商行的理财规模需逐步压降。
  风险防控能力弱化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信贷需求萎缩,规模扩张瓶颈显现,区域、行业、企业风险向金融体系传递。第一是新旧风险交集融合裂变。从中小城商行发展看,仍面临发展基础薄弱,经营仍偏粗放,脆弱性强,受断供、烂尾等地产资产恶化拖累,以及个金条线不良抬头影响,易引发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极端情况下的挤兑风险等。第二是风险抵补能力弱化。资本充足率下降,内源资本补充难,资本补充压力只增不减。不良边清边冒,新增不良逐步上升等。
  人才队伍战斗力弱化问题。随着规模和网点的快速增长,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仍呈现结构性缺员问题,客户经理、风控、专业化人才欠缺,复合型金融人才储备不足,关键岗位仍普遍反应人才短缺。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对本行企业文化认同度低,对发展理念、目标、路径认识不统一,凝聚力不足,削弱队伍战斗力。
  意见和建议
  银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压力下,要紧紧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风险防控工作,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了解市场,知己知彼。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市场、了解同业现状,摸清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扶持重点,了解同业业务转型动向和业务拓展方向,全面评估城商行发展优劣势,知己知彼,明确战略定位和突围方向。
  理顺关系,取得支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监管、主管部门支持和指导,坚持合规发展,及时抢抓业务拓展机会。理顺股东、客户关系,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战略协同。理顺内部董、监、高的协作关系和员工的管理关系,明确职责边界和责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制度文化,产品体系,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融合文化,提升认同。吸收并融合各行先进文化,塑造和坚持科学的文化体系,在战略选择、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风险理念等方面提升认同度,有效解决文化认同混乱、工作目标不一致问题。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