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教之光“闪耀”中亚

2023年06月02日 字数:3441
  5月18日,正值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和“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在西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将以在哈中资企业理工科本土人才迫切需求为牵引,开展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联合培养,办学层次覆盖本科和研究生,首批将招收60名硕士研究生,为中亚地区培养材料学、计算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作为丝绸之路起点,陕西高校将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倡议并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得到了中亚五国和其他国家多所院校的积极响应。8年来,联盟依托特色培养模式,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在人才培养、文化沟通、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目前,全球已有150多所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其中,来自中亚五国的高校有18所。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的中亚五国留学生有78人,专业覆盖经济、人文等学科。2017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还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夏令营,吸引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优秀国际学生、教职工互访交流。中亚与西农
  携手共筑农业繁荣之路
  5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签订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该合作办学项目为两年制,学生在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完成第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二、三、四学期的课程与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将中国高产小麦与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结合,专门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培育春种小麦杂交新品种。新品种具有显著的抗旱性与抗寒性。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此时的中亚国家正在春种,新品种每亩地的小麦增产20%-30%。
  近年来,西北农林大学与中亚地区11所农业大学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为中亚地区培养储备高技术农业人才,共同推进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在中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携手共筑农业繁荣之路,为世界粮食安全积极贡献力量。学校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中亚地区共建了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节水示范园,探索出了“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模式,先后示范25万亩,辐射带动超过450万亩,发挥了中亚农业耕种的地理优势和学校的农业科技优势,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助推了中亚地区农业繁荣发展。长安大学
  与中亚多层次、高质量合作交流
  近年来,长安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大局,坚持开放式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向深入。目前已与哈萨克斯坦阿利·法拉比国家大学,哈萨克斯坦萨特巴耶夫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吉尔吉斯斯坦伊萨诺夫国立工程、交通和建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工程技术学院6所中亚国家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依托签署的校际合作协议,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合作科研等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在该校承办的第四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联盟成员拓展到“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交通类高校受邀参加论坛,参与联盟机制建设讨论,在联盟合作框架下,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际交流活动。依托该校“111”基地以及省部级研究实验室,邀请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顶尖国际知名专家,共同编著教材、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邀请中亚国家合作高校代表积极参加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并签署合作协议,着力推动校际间的广泛实质性合作,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丝绸之路地学研究中心共建,为丝绸之路国家地学领域的教育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西北大学
  中亚考古的先行者、开拓者与奋斗者
  4月25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召开。以西北大学为实施单位的“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揭牌。在中心揭牌的重要时刻,在距离西安4000多公里外的土库曼斯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王建新和团队正开展着首次进入该国的考古调查工作。
  2013年12月,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经多次调查,2015至2016年,联合考古队先在撒马尔罕西南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发掘了属于康居的文化遗存的撒扎干遗址,这个发现令人振奋不已,因为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当年正是经康居抵达月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小城拜松发现了拉巴特墓地,并于2017至2018年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经过对时空范围、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可以确认,拉巴特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寻找已久的西迁中亚的大月氏的遗存!
  “走出去”14年,中亚考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当地公众、国际学术界以及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乌国总统米尔季约耶夫也给予了高度赞许,肯定了中乌联合考古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2020年12月,由西北大学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绝域苍茫万里行——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2021年8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申报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目前已与中亚国家的20余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配套建设的17个专题实验室,13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在科学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互访、实验技术平台开放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西安建大筹备发起“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建筑科技”学科特色,全面推进“国际+”转型,将“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纳入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不断探索学校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地处丝路起点,拥有完整“建筑科技”学科链群的土建类高校,西安建大筹备发起以“聚焦城镇化发展携手共筑人类美好家园”为主旨的“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为“一带一路”新时代教育合作注入新动力,为美好人居环境建设、未来建筑科技创新和丝路建筑科技人才培养搭建合作平台,为共筑人类美好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目前,该校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工业大学召开校长视频会暨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联盟”框架下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务实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扩展与中亚地区教育合作。
  2022年11月,依托“联盟”策划实施“国际月”系列活动30余项,涵盖“联盟”高校视频展播13场、“联盟”高校校院级线上交流会11场、专家学者学术讲座12场、青年学者沙龙2场以及为“联盟”高校80余名师生开设的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课程等。多所“联盟”成员高校在其官网、纸媒等渠道对“联盟”活动进行了多语种宣传,有力推进了“联盟”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力。
  2018年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累计招收中亚五国国际学生57人,其中哈萨克斯坦26人,塔吉克斯坦18人,乌兹别克斯坦12人,吉尔吉斯斯坦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9人,语言生24人,短期访学生18人。2022年,该校获批西安市“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接收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7名中亚学生来校学习建筑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望丝路语通中外
  西安外国语大学积极依托“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机遇,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夯实内涵建设。
  2013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中亚学院,迄今共招收中亚五国学历生700余人,短期生600余人。近年来学校每年派出约10名教师、志愿者到中亚五国工作或学习。学校与中亚7所高校签订师生互换、学术交流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部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双方旅游业发展;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和哈萨克研究中心。
  西安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合作建立了该国首个孔子学院以来,深耕15载,积极开展教学、教研、科研、翻译、文化推广等工作,不仅是海外汉语培训基地和中华文化传播前沿,也是中哈人文交流的纽带与先行者,为中哈友谊和民心相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以“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为培养模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留学生多次在“讲中国故事”、“汉语桥”等比赛中荣获佳绩,学生毕业回国后,大多在中资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翻译和经贸工作,为中国和中亚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