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何以“火出圈”
2024年01月10日
字数:2468
本报综合报道 哈尔滨日前“火出圈”。
元旦假期,哈尔滨的旅游总收入接近60亿元。这股风吹向了全国,吹动了南北牵手,吹响了2024年文旅市场的“开门红”。元旦3天假期,国内整体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这些数字无疑代表了中国文旅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那么,哈尔滨为何爆火?东北仨老铁能否借哈尔滨爆火迎来东北振兴战略的软实力“新拐点”?
3天旅游收入60亿元
从2023年淄博的“进淄赶烤”,到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台江两县凭借“村超”“村BA”出圈,还有古都洛阳的唐装潮,不管是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还是新晋“网红”城市,它们迅速出圈、翻红。再到近日,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旅游火了。
冰雪大世界、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这些原本就是哈尔滨老牌旅游景点,但在网络短视频的加持和游客们的追捧下,这些“老”景点成为这个冬季的新“顶流”。3天游客量达到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是哈尔滨旅游这个元旦假期的“成绩单”,也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虽然在步入市场经济后,曾经风光无限的东三省迎来经济集体大跳水。但这次因哈尔滨的爆火,全国人民重新看到了东三省。东北正在用自己真诚和底蕴,努力接住这波泼天富贵。
哈尔滨的爆火是从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的,一夜之间,中央大街游客突然多了起来,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冰雪大世界……这些景点好多都是穿着白色羽绒服、戴着小白帽的外地游客。在网络小视频中,不管是福建、广东、四川,还是北京、河北、山东、陕西,都被昵称为“南方小土豆”“南方小金豆”,哈尔滨旅游的热搜也因此频频霸榜。
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哈尔滨使出不少“花活儿”,交响音乐会搬进了商场,人造月亮、热气球上场,摆盘冻梨、免费糖水、甜豆腐脑、小暖屋,鄂伦春人牵着驯鹿走上中央大街,哈尔滨当地市民当起了志愿者免费搭载外地游客……
花样翻新的揽客举措取得了实效。去哪儿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旅游目的地颇受欢迎,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延吉预订量较高。最远的一段航程是从广东湛江飞往哈尔滨,全程历时7个多小时,共计3434公里。
从途家的数据来看,元旦期间,哈尔滨90%以上的民宿被预订一空。在冰雪游热度的带动下,大兴安岭、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地民宿预订量相较去年同期迎来了5-10倍的增长。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3天近60亿元的旅游总收入是什么概念?国内冬季旅游向来是“一南一北”最受欢迎,“一南”是以海南三亚为代表的海岛度假游,“一北”则是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冰雪旅游。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三亚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56.33万人次,同比增长36.1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27.45%。因此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总收入是三亚的5倍多。
为何在今冬火爆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哈尔滨的爆火并非偶然,多年来在发展冰雪旅游的过程中,哈尔滨聚焦“冰城”文化品牌,打造了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冰灯游园会、雪博会品牌等高质量旅游资源。
那么,哈尔滨的旅游热度为何在今冬引爆?
葛磊分析说,今冬哈尔滨解决了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真正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对游客友好的旅游环境。当地文旅部门、市民每一次善意的表态、行动,通过新媒体发酵后,形成了正向循环,这与淄博蹿红的逻辑一致。
另外一方面,哈尔滨的多个旅游产品进行了提前预热,包括冰雪大世界等著名景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市场是需要话题的,这也就是常说的产品为王,只有拥有好的旅游项目,才能真正吸引到游客。
一座城市的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找到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比如哈尔滨最核心的吸引力就是冰雪文化,这也是当地在发展冰雪文旅中长期迭代、创造性开发的成果。
其次则是各方面的服务提升,诚恳和善良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哈尔滨和淄博都是通过释放善意,通过服务的提升,通过目的地城市与游客之间关系的转型,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效应。
此外,互联网、新媒体的参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线上线下互动、全民参与的旅游营销模式正在形成,这也是与传统的旅游营销明显的不同。
葛磊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制造眼球效应,也不是制造短期的流量,而是需要深耕挖掘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方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东北三省振兴有何启示
有观点认为,此次哈尔滨的出圈,拉开了东北复兴的序幕。
2003年,党中央作出了推动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已经整整20年。东北有着较好的资源条件,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东北的硬实力无需质疑。此次靠旅游出圈,让全国人民惊喜地看到了东北老铁的另一面。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提到,近年来,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今年冰雪旅游热度再上新台阶,冰雪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朝阳产业。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认为,哈尔滨的出圈给东北振兴带来一种新助力,但推动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不能仅依靠冰雪经济,更要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来实现,包括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创意产业,冰雪相关的制造业等。
在刘威看来,哈尔滨的出圈也给了东北振兴一个启示:一个城市的冰雪旅游,不在于一两个景点,而是一整座城市,包括城市文化、居民、政府、以及媒体等,共同打造一个有个性和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打造一个文化IP。
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火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冷冰雪”成为了“热运动”,更成为了“热经济”。
2025年亚冬会即将在哈尔滨举行。东北励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和特色文化旅游,推动冰雪全产业链的发展,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最佳实践地,助力东北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
元旦假期,哈尔滨的旅游总收入接近60亿元。这股风吹向了全国,吹动了南北牵手,吹响了2024年文旅市场的“开门红”。元旦3天假期,国内整体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这些数字无疑代表了中国文旅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那么,哈尔滨为何爆火?东北仨老铁能否借哈尔滨爆火迎来东北振兴战略的软实力“新拐点”?
3天旅游收入60亿元
从2023年淄博的“进淄赶烤”,到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台江两县凭借“村超”“村BA”出圈,还有古都洛阳的唐装潮,不管是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还是新晋“网红”城市,它们迅速出圈、翻红。再到近日,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旅游火了。
冰雪大世界、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这些原本就是哈尔滨老牌旅游景点,但在网络短视频的加持和游客们的追捧下,这些“老”景点成为这个冬季的新“顶流”。3天游客量达到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是哈尔滨旅游这个元旦假期的“成绩单”,也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虽然在步入市场经济后,曾经风光无限的东三省迎来经济集体大跳水。但这次因哈尔滨的爆火,全国人民重新看到了东三省。东北正在用自己真诚和底蕴,努力接住这波泼天富贵。
哈尔滨的爆火是从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的,一夜之间,中央大街游客突然多了起来,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冰雪大世界……这些景点好多都是穿着白色羽绒服、戴着小白帽的外地游客。在网络小视频中,不管是福建、广东、四川,还是北京、河北、山东、陕西,都被昵称为“南方小土豆”“南方小金豆”,哈尔滨旅游的热搜也因此频频霸榜。
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哈尔滨使出不少“花活儿”,交响音乐会搬进了商场,人造月亮、热气球上场,摆盘冻梨、免费糖水、甜豆腐脑、小暖屋,鄂伦春人牵着驯鹿走上中央大街,哈尔滨当地市民当起了志愿者免费搭载外地游客……
花样翻新的揽客举措取得了实效。去哪儿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旅游目的地颇受欢迎,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延吉预订量较高。最远的一段航程是从广东湛江飞往哈尔滨,全程历时7个多小时,共计3434公里。
从途家的数据来看,元旦期间,哈尔滨90%以上的民宿被预订一空。在冰雪游热度的带动下,大兴安岭、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地民宿预订量相较去年同期迎来了5-10倍的增长。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3天近60亿元的旅游总收入是什么概念?国内冬季旅游向来是“一南一北”最受欢迎,“一南”是以海南三亚为代表的海岛度假游,“一北”则是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冰雪旅游。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三亚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56.33万人次,同比增长36.1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27.45%。因此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总收入是三亚的5倍多。
为何在今冬火爆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哈尔滨的爆火并非偶然,多年来在发展冰雪旅游的过程中,哈尔滨聚焦“冰城”文化品牌,打造了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冰灯游园会、雪博会品牌等高质量旅游资源。
那么,哈尔滨的旅游热度为何在今冬引爆?
葛磊分析说,今冬哈尔滨解决了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真正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对游客友好的旅游环境。当地文旅部门、市民每一次善意的表态、行动,通过新媒体发酵后,形成了正向循环,这与淄博蹿红的逻辑一致。
另外一方面,哈尔滨的多个旅游产品进行了提前预热,包括冰雪大世界等著名景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市场是需要话题的,这也就是常说的产品为王,只有拥有好的旅游项目,才能真正吸引到游客。
一座城市的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找到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比如哈尔滨最核心的吸引力就是冰雪文化,这也是当地在发展冰雪文旅中长期迭代、创造性开发的成果。
其次则是各方面的服务提升,诚恳和善良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哈尔滨和淄博都是通过释放善意,通过服务的提升,通过目的地城市与游客之间关系的转型,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效应。
此外,互联网、新媒体的参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线上线下互动、全民参与的旅游营销模式正在形成,这也是与传统的旅游营销明显的不同。
葛磊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制造眼球效应,也不是制造短期的流量,而是需要深耕挖掘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方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东北三省振兴有何启示
有观点认为,此次哈尔滨的出圈,拉开了东北复兴的序幕。
2003年,党中央作出了推动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已经整整20年。东北有着较好的资源条件,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东北的硬实力无需质疑。此次靠旅游出圈,让全国人民惊喜地看到了东北老铁的另一面。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提到,近年来,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今年冰雪旅游热度再上新台阶,冰雪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朝阳产业。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认为,哈尔滨的出圈给东北振兴带来一种新助力,但推动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不能仅依靠冰雪经济,更要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来实现,包括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创意产业,冰雪相关的制造业等。
在刘威看来,哈尔滨的出圈也给了东北振兴一个启示:一个城市的冰雪旅游,不在于一两个景点,而是一整座城市,包括城市文化、居民、政府、以及媒体等,共同打造一个有个性和特色的冰雪产业体系,打造一个文化IP。
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火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冷冰雪”成为了“热运动”,更成为了“热经济”。
2025年亚冬会即将在哈尔滨举行。东北励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和特色文化旅游,推动冰雪全产业链的发展,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最佳实践地,助力东北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