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多家上市银行亮出中期分红计划

2024年05月24日 字数:2699
  从国有大行到中小银行,近期,各家上市银行纷纷掀起了中期分红的热潮,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中期分红计划是否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上市银行在制定分红政策时,该怎样平衡
好各方利益?
  近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行同时重磅“官宣”,将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同时,各家中小上市银行也纷纷掀起了中期分红的“热潮”。这一新动向不仅体现了银行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也反映了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积极影响。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上市银行的分红政策提供了新的指引。
  13家上市银行“加推”中期分红计划
  5月20日下午,南京银行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该行管理层在会上表示,今年,南京银行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5.367元人民币(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55.51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同时,公司将按照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研究提高分红频次,规范有序推进中期分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3家上市银行响应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要求,明确中期分红方案,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兰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
  这些银行的中期分红计划,旨在进一步明确投资者预期,增强投资者获得感。4月29日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集体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均审议并通过了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的议案,拟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中期股息总额占集团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30%。
  针对后续制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四家银行均表示,将考虑已派发的中期现金分红因素。工商银行在董事会决议公告中明确表示,后续制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扣除已派发的中期利润分配金额。
  民生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比例持续稳定在30%附近,2023年银行板块现金分红比例为30.9%。
  国有银行当前现金分红稳定于归母净利润的30%。财政部2020年12月印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其中分红上缴比例(计算方式为分红金额/归母净利润)达到30%可获满分,在此背景之下,国有大行现金分红比例长期维持在归母净利润30%。
  从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来看,现金分红比例可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是持续提升。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自2010年以来持续提升,其中招商银行23年现金分红比例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第二是相对稳定。如民生银行自2018年以来稳定于30%。第三是边际分红显著提升。平安银行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则大幅提升至32%。
  而城农商行之间的分化更加明显。城商行现金分红比例整体来看并无稳定规律,保留一定的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或为其主要考量因素;小型农商行当前主要保持年度每股股利的稳定性。
  在上海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对于多数上市银行而言,适度增加分红,维持一定分红比例存在必要性。“上市银行的经营能力相对来说不错,适度分红不会对它们的经营情况和资本补充造成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分红有助于上市银行维持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市值提升,对于后续融资等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银行则是唯一一家连续四年未分红的上市银行。
  中小银行分红分化与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是盈利能力本身分化,另一方面是受资本充足率限制,部分银行将更多利润用于补充资本金,提高长期可持续净盈利能力。”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对于2023年依旧未能分红,郑州银行回应称,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该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
  多因素制约分红比例变动
  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及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分红比例相对稳定。某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银行的运营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各家银行亮出了中期分红安排,但分红频次的提升大概率不会影响全年分红的总比例。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频次,但并未强制改变分红比例,而是要求上市公司在确保资本充足率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分红。”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的分红能力与其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水平密切相关。
  近年来,银行盈利能力承压,净息差下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为紧缺,银行需要在分红和资本补充之间找到平衡。在此情形下,即使增加分红频次,全年的分红比例也很难有明显变化。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的高分红是一个跷跷板,一端是为了回报投资者,有利于市值提升,另一端则会影响内源性资本增长。尤其是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若平衡不好,恐会对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分红并非越高越好。
  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介绍,重点在于四个变量的平衡,即RWA(风险加权资产)、ROE(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和相应的分红比例。“目前,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的是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这类银行ROE能够稳定在10%以上,RWA控制在7%-8%,算起账来整体是平衡的,资本充足率能够满足监管要求。但个别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存在分红和资本补充相矛盾的问题。”
  此外,分红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是银行需要考量的因素。增加分红频次可以提高股东的获得感,但分红比例的稳定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分红频次提升更多是作为对投资者预期的一种积极回应,以及对监管政策的适应,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全年分红的总量。”某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银行在制定分红政策时,需要平衡好股东利益、监管要求和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提高分红决策的透明度,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的分红政策是评估其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分红政策的不断优化,投资者有望获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回报。
  部分投资者认为如果总分红比例不变,中期分红意义有限,但实际上意义重大。长江证券表示,从投资回报的流动性角度上看,即使每年分红金额不变,更高频次的分红回报也会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更强的现金流。中期分红也有利于投资者更稳定、长期持有红利型银行股,支撑股价持续上涨。以前在年度分红模式下,间隔周期较长,部分资金可能倾向于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后续派发股息且股价逐步实现“填息”后择机交易。高频次的分红,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劲,港股市场的汇丰银行长期以来季度分红,被视为本地投资者的稳定储蓄理财工具。 刘嘉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