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端自守

□任静

2024年09月06日 字数:3302
  家风是一种熏陶和践行,它没有写在我家的家训家谱上,却深深刻在了每个族人的心底,无声地穿越,温暖而绵长。
  雁过留声,花过留香,家风是一个家庭留在时光深处的波纹与脚印,是决定一个家族昌盛繁荣,绵延千年的灵魂所在,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关于家风,每个家族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也有不同的传承方式,有的传承自强自立,有的弘扬昂扬奋进,有的教导信守重诺,有的以善为本,有的以勤持家,有的清白传世……
  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名人家风故事中,我尤为欣赏林则徐掷地有声的千古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我的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农人,在黄土地上刨食,仅仅在解放初期当过一任村长。然而,农人自有做人的原则与本分,祖父的持家作风,素朴且含蓄。我从未见祖父将家风表字郑重公告族里乡间,也没有形成家规刻入家谱中,但点点滴滴渗透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朴实言行,潜移默化影响了一辈辈后人。祖父去世十七年之久,他深深镌刻在大地上的那一串脚印,仍旧端正、清晰,时时引领着我们后辈子孙勤俭持家,兄弟相助,公道处事,清白做人。
  勤劳,是祖父崇尚的家风,也是万千农民坚守的本色。
  祖父一生勤谨,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余时间大部分泡在田地里劳作。祖父有一句口头禅:土地无偏心,专爱勤快人。响晴薄日,村里人都在歇晌,唯有祖父头戴一顶破草帽,蹲在地里间谷苗。乍看上去,以为谷子地里杵着一个矮小的稻草人。地里的谷苗长得像毯子一样稠密,村里人都不爱种谷子,说间谷苗的活计太辛苦,他们争先种植黑豆等省时省力的庄稼。可是祖父一点也不觉得苦,他认真地间着谷苗,趁展腰的间隙环顾四周,绿油油的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头,祖父不禁喜上眉梢,仿佛望见了金秋沉甸甸的谷穗。
  在淅沥春雨中,祖父也舍不得在炕头休憩片刻,头上披一个蛇皮袋折成的硕大帽子,向着自留地走去,也不理会细细的雨水顺着蛇皮袋洇湿一大截裤管。奶奶每次撵在身后劝,总是白搭。祖父说,春雨贵如油,抢得湿墒好耕种。故乡地处黄土旱塬,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好不容易见了雨水,祖父快活得像个孩子,手脚麻利地将种子撒进湿润润的泥土里。
  我刚记事那会儿,印象中祖父肩上总是扛着一把锄头,仿佛那把锄头长在他肩膀上似的。每天只要我睁开眼,就看到他扛着锄头去锄地;我临睡前,才看到他扛着锄头满面倦色地走进院门,挽起来的裤管上全是新鲜的黄土。
  祖父说,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除了一把锄头,祖父的肩上还经常扛着一条扁担。天不亮,他就匆匆起床挑水,一担一担清澈的井水里漂浮着亮晶晶的星星。收秋时,祖父又用柠条筐将滚圆的冬瓜和南瓜一担一担地挑回来。有一年暑假,我去河边洗衣裳,祖父让我把他的白衬衫也顺便洗一下。那件白衬衫被汗渍染得泛黄,有一股浓浓的汗腥味。我搽了好多肥皂,一阵猛搓,白衬衫两只肩膀都被我搓破了。我当即骇得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向祖父交代。回去将此事告诉了正休假的父亲,父亲没直接说该如何向祖父交代,只是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孩子,你不知道,你洗破的衬衫肩膀上其实写着咱们的家风。”
  祖父一生勤劳不辍,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旧坚持扛着锄头去近处的自留地里锄草。祖父边锄地边和地里的高粱们唠叨:“天冷不冻织女手,荒年不饿苦耕人。”顿一顿,又说,“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粮满仓。”高粱叶子随风飘摇着,似乎与祖父的话语达成了共鸣。下午去菜园里浇水,他又对跟在身后的黄狗说:“懒汉子望亲眷,勤劳人望菜园。”黄狗困惑地眨巴着眼睛,也不知自己是懒汉子还是勤劳人。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九十岁时,祖父仍要每天去田地里劳作一会儿。2006年金秋的一天,祖父回家躺到炕上安详地睡过去了,像一颗熟透的果子坠落下来,无疾而终。
  我的祖祖辈辈,从不提及什么是家风,却一代代默默地实践着一个人生信念——兄弟相助,一家有难,全族支援。只要是这个家族的人,或者与这个家族沾亲带故,哪怕是一个外姓女婿,一旦遭难,必定会有一双双温暖的援手主动伸出来,帮他渡过难关。前些年,我们有个亲戚不幸出了车祸,拉到医院抢救,生命垂危。家族人得知后,纷纷解囊相助,有给一万两万的,有给三千五千的,也有给一百二百的。祖母已经很老了,她颤巍巍地走来,撩开贴身的大襟袄,掏出一个裹了一层又一层塑料布的小钱包,取出了仅有的50元钱。这笔钱不知祖母积攒了多少时日,一张张还带着祖母的体温呢。远房一位舅舅,靠土旮旯里刨食,手里没有闲钱。其实帮不了也不要紧,没有人要求他做什么,可是他心里自责得不得了。连夜赶回去贱价卖了家中存粮,次日一大早捏着一个钱袋子赶到了病房。袋子里的钱摊在床上,有崭新的百元大钞,也有皱巴巴的毛票,还有叮当作响的硬币,数了大半天,一共是5万块钱。摸着那堆浸透着浓浓亲情和辛勤汗水的人民币,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母亲平生秉持公道处事的人生原则,用一句方言俚语来说,就是宁舍一村,不舍一户。因为姐妹众多,母亲凡事要一碗水端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儿时父亲收入低,家里经济紧张,临到过年时,母亲总要挑着积攒了几个月的两筐鸡蛋去城里赶集。当我们抱怨过年时再也吃不到香喷喷的炒鸡蛋时,母亲从城里扯回来一大块花格子布,不偏不倚,要为我们姐妹每人做出一件花格子罩衫来。她因此费尽了心思,比画来比画去,想着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裁出四件罩衫来。试穿美丽的花格子布罩衫时,我们内心里快活得仿佛揣了只小鹿,再也无暇去想是否能吃上鸡蛋之类的琐事。
  过去日子过得清苦,本以为长大后父母就会过上好日子,哪知姐妹多有不顺,厄运连连。首先是我爱人因病撒手人寰,父母遭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的心灵创伤;紧接着两个妹妹家相继遇到了祸事……接二连三的打击,足以让一家人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在我们整日愁对泪脸之时,年过六十的母亲却捡起了年轻时的生豆芽营生。披星戴月地生豆芽、捡豆芽、卖豆芽,一个冬天只卖了二千多块钱。母亲颤抖着用被冷水浸泡得肿胀了的手指数着一张张票子,一沓一沓平均分开,将卖豆芽的全部所得,给儿女们每人一份。
  当这笔钱辗转捎到我手里时,我的内心震颤了——母亲捎的500元钱码了厚厚的一沓,几乎全是一元和五角的小票,这哪里仅仅是钱呀,分明是母亲一颗沉甸甸的爱心,是对儿女无声的鼓励和鞭策。我怀抱着那沓钱,任凭眼泪无声地缓缓倾流。妹妹打来电话说她也收到了母亲的钱,也是一堆毛票。她哽咽着说:“姐,我舍不得花掉这些钱,我要全部留下来,传给孩子。”
  “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母亲朴实的言行,无声地诠释了一番别样的家风,遇到风雨,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必不可少,然而最要紧的是必须自强自立,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清白”二字是父亲最看重的品质。有一年,父亲所在单位一个工作组出现了经济问题,父亲也莫名其妙被牵扯进去了。父亲很无辜,觉得受了莫大委屈,一着急上火,诱发了急性肾炎,数日不能进食咸盐以及各种腌制品。我放学后去病房看父亲,透过门缝望见父亲神情落寞地靠在床头连声叹气。才三日不见,他竟然形销骨立,活脱脱瘦了一大圈。我心疼父亲,一个人吃饭没有咸盐,不瘦才怪呢。于是回家偷偷将家里的腌韭菜装在罐头瓶里带到了医院。父亲接过罐头瓶,叹了一口气说:“孩子,你不懂,爸爸不是因为吃不到咸盐而难过……”
  后来,终于黑白分明地澄清了事实,那件事果然与父亲毫不相干。父亲对我们说,做人必须行得正走得端,清清白白,到啥时候人格品德都不能受到污损。父亲袒露的心声,既非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哲理可言,却于朴实无华中道出了人类最应该坚守的底线。
  祖德蹈前哲,家风播清芬。家风里流淌着时光的水声,盛放过骄子,悬挂过荣辱,暗含着泪水和欢笑,承载着祖辈的衣食住行,文韬武略,子孙寄望。家风是勤劳,是公平,是清白,是兄弟守望相助,是一家有难全族支援。家风是一种熏陶和践行,它没有写在我家的家训家谱上,却深深刻在了每个族人的心底,无声地穿越,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