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城让科研成果走上田间地头

2024年09月06日 字数:1406
  日前,在陕西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上,陕西杨凌的16个科研成果项目获奖,多分布在高油油菜种质资源发掘、小麦黄化矮缩类病害防控、旱区土壤研究等领域。
  承担国家使命的杨凌,如何争当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领跑者”,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
  “定制化”举措激发转化活力
  “葡萄落粒,是指果粒与果柄齐整脱落。通常,这样的葡萄果面都有斑点。大家遇到这类问题,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8月20日,在位于渭南市合阳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试验站,试验站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宗勤为果农讲解葡萄落粒问题的防治。
  张宗勤的网名是“西秦农人”。他活跃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做葡萄产业技术推广。他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合作社+”“三产+”等种植模式,被誉为葡萄种植的“活字典”。
  在合阳县,张宗勤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优良葡萄品种的引种和选育、开发配套栽培技术,培育了“媚丽”等3个新品种,引进示范葡萄品种80个,累计推广面积160余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近30亿元。2022年,他晋升为推广研究员,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项改革”的受益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惠麦侠一直从事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在太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惠麦侠团队审定(登记)了大白菜新品种10个,集成并示范推广了十字花科蔬菜漂浮育苗等新技术,让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覆盖整个太白蔬菜产区,年辐射推广面积达15万亩。好模式让科研成果走向大市场
  8月21日,在甘肃民乐县杂交油菜制种示范基地,千亩油菜花海引来不少游客拍照。在这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秦杂油11”和“秦优1806”等新品种被大范围繁育和推广,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我们在基地常年开展春油菜杂交种子生产,每年制种面积都稳定在1500亩以上,生产种子20万公斤以上。”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韦世豪介绍,到2025年,基地的油菜新品种推广面积将达120万亩,将创造经济效益约1.5亿元。
  让科研成果走出去、让科研人员得到实在收益、让好种子惠及更多农户,这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不断实践的目标。
  近年来,该中心搭建平台、精准研发,多方组织观摩推介会,助力科企对接,打通科技成果从“笔架”到“货架”的高速路。同时,中心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行“首次付费+逐年技术提成”方式,加速科技成果从“0”到“1”再到“N”的转化。
  据统计,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已成功转让油菜新品种24个,形成“育成一个、转化一个、走俏一个”的成果转化格局。为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添动能
  7月,位于杨凌工业园区的陕西秦岭七药协同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举办了6场招商会议,一个月内就吸引了全国各地上千客户咨询、合作。
  作为落户在杨凌的秦创原农业板块的创新型企业,陕西秦岭七药协同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王永华的带领下,成功研发出“中医药盘古大模型”,推进中医药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通过实施种子孵化项目,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杨凌并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的难题正逐步得以破解。
  得益于“三项改革”政策,杨凌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明显提升。2023年,杨凌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14亿元,较2021年增长240.6%。近两年,杨凌新增孵化载体6个,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0支,常态化举办“三项改革”项目路演、校企对接等260余场次,孵化培育创新创业团队超过200家。 陈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