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别光闹,得学会“过日子”

□成金平

2025年02月07日 字数:965
  资本市场向来是“看菜下饭”的主,哪盘菜热就往哪桌凑。2025年春节档,《哪吒2》票房狂飙突进,资本市场立刻嗅到了铜板响——这哪是动画片?分明是印钞机!但热闹背后,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却像极了陷入热恋的赌徒:一边红着眼押注,一边攥紧了兜里的止损线。
  《哪吒2》票房破60亿元的消息刚出,光线传媒的股东们怕是连梦里都在数钱。一部片子直接扛起公司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就爱这“一夜翻身”的戏码,股价蹭蹭涨,散户嗷嗷跟。可回头看看光线这些年,《哪吒1》《姜子牙》高光过,《深海》也扑过街,资本心里门儿清:爆款能当强心剂,但成不了救命丹。这行当的刺激之处就在于,今天能把你捧上天的票房,明天可能就成了压垮财报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说《哪吒2》最让资本眼红的,倒不是票房数字,而是IP“滚雪球”的本事。国内IP运营总透着股急吼吼的劲儿,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散场的例子还少吗?《哪吒2》算是摸到了门道,但资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细水长流的“养IP”功夫——能把神话人物变成印钞机,才算真本事。
  再看《哪吒2》这烧钱架势,五年磨一剑,特效占八成,制作成本吊打同行。但资本市场这回没骂“败家子”——几十亿票房摆着,这叫“精准爆破”。资本对技术的态度向来现实:能换票子的技术叫投资,换不了的就是打水漂。好莱坞为什么能批量生产漫威宇宙?工业化流水线一开,技术砸下去听得见响。光线这次拉上彩条屋、可可豆搞联盟,算是摸到了工业化的门缝。但想和迪士尼扳手腕?先问问资本愿不愿意再等五个春秋。
  春节档110亿元票房的大蛋糕,《哪吒2》独吞60亿元,《蛟龙行动》却连3亿元都凑不齐。这数据看得资本又喜又怕——喜的是押对了宝,怕的是“赢家通吃”的戏码越演越烈。如今电影市场活脱脱像楼市:黄金地段(春节档)地价疯涨,小开发商(中小成本片)直接被挤出局。可要是一窝蜂挤在春节档内卷,迟早变成“烂片铰肉机”。资本嘴上喊着“内容为王”,心里拨的算盘却是“档期称王”,这拧巴劲儿倒是和文化产业的现状完美契合。
  《哪吒2》这出资本大戏唱到高潮,也该有人泼盆冷水。爆款能造神,也能毁神;IP要慢炖,不能猛火收汁;技术得会砸,不能乱砸。文化产业这盘棋,资本若只想着“快进快出”,迟早把自己玩成韭菜。说到底,资本和文化得学老夫妻过日子——爆款是蜜月期的玫瑰,IP是柴米油盐的账单,工业化就是过日子的手艺。光惦记玫瑰的香,这日子可过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