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储蓄代办所
□魏 文
2025年02月07日
字数:1586
代办所对于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储蓄员工来说,都不陌生。它是银行委托周边企事业单位办理储蓄业务的代理机构,方便单位职工的存取款,弥补当时银行网点少,节约了银行的人力、物力,密切了银企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储蓄业务的开拓。
我们办事处当时设有综合代办所七个,分别是南盐一支队代办所、二支队代办所、三支队代办所、四支队代办所、五支队代办所、东滩代办所、化工厂代办所。代办所都设立在各单位生活卫生科,由该科室的会计和出纳兼任代办员,后期由各单位移交给财务科办理。办事处在本地驻场部队还设有三个单一代办,分别为省军区盐场、52968和51179两个驻场部队。三个单一代办开办时间不是很长,随着部队换防等原因就撤销了。综合代办所中的五支队代办所所在地没有长期居住的干警家属,储蓄余额、业务量都非常小,是最早撤销的代办所。其他六个综合代办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按照上级行的统一要求予以撤销。六个综合代办所撤销前余额始终保持在600多万元。
最初的代办所开办的储蓄业务绝大多数是活期储蓄,有很少的零存整取储蓄。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储户的需求,后来开办了整存整取业务,但是只限于半年和一年两种期限。整存整取业务的开立后,对代办所的余额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代办所中最远的是距离银行办事处七十多里路的东滩代办所,最近的是三支队代办所,距离办事处不足一公里。局外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么近还建代办所呢?说起来是有缘由的,三支队当时人员结构中,单身职工较多,住宿上班都在单位。当时的支队长找到办事处领导,讲了为了人员工作秩序(当时的状况是银行中午关门,每周一休息),工人只能周日来银行存钱,每月工资发放后,不能及时存入银行,存在安全隐患。出于这种情况,办事处领导积极请示上级支行,建立了三支队代办所,三支队领导特别支持,给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保险柜,特别安排在管委会,由两名管委会的同志专门负责。后来还修了柜台,下班时间办理各种业务,单位的职工非常方便,遇到特殊情况,随时都可以办理,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当时支队的工人们称:领导为大伙办了件大好事!记得三支队代办所成立后,减轻了办事处储蓄柜台压力,每月15日发工资时排长队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代办所中路途较远的有两个,一个是东滩代办所,一个是四支队(西滩也叫“九工区”)代办所。其实当时他们是同一个支队,后来四支队代办所随着机构分设为九支队。当时单位用车还不是很方便,四支队西滩代办所的代办员有时交账,只能乘坐滦南的过往班车。有时办完业务没有返回的班车,就自己走回去,或者在东风桥的旅馆住上一宿,代办员真的不容易。那时的条件确实很艰苦,代办员们在现金数量少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来办事处办理业务的。当时的社会秩序很安定,现在想起来真的很不可思议。化工厂代办所四十多岁的女代办员,七八里地都是骑自行车来银行办业务。
代办所绝大部分储蓄业务是活期储蓄存款(活期存折)业务,每年的六月三十日活期储蓄结息日之前,办事处在没有专职储蓄外勤的情况下,抽调储蓄人员深入到各代办所进行账务核对,确保前后台(代办所账务与储蓄事后监督账务)账表簿全部相符。上级行有时到代办所进行专项检查。代办所自始至终实行以收抵付,没有给代办所备付金。每月按照代办余额计提代办费。每年度上级行还要召开储蓄代办所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先进代办所、代办员。记得三支队代办员老康同志退休回家了,办事处领导还将当年发给代办员的纪念品寄到他家中,令他和家人很感动,他的家人还专门给办事处领导来信,对工商银行的深情厚谊表示诚挚的感谢!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储蓄业务实现计算机联网,异地通存通兑,代办所业务发展受到局限,加之当时社会上犯罪分子抢砸储蓄所的案件时有发生,代办所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上级行下发了对代办所进行了统一撤销的决定。
代办所成了时代产物,留在了我们老储蓄人的记忆中……
我们办事处当时设有综合代办所七个,分别是南盐一支队代办所、二支队代办所、三支队代办所、四支队代办所、五支队代办所、东滩代办所、化工厂代办所。代办所都设立在各单位生活卫生科,由该科室的会计和出纳兼任代办员,后期由各单位移交给财务科办理。办事处在本地驻场部队还设有三个单一代办,分别为省军区盐场、52968和51179两个驻场部队。三个单一代办开办时间不是很长,随着部队换防等原因就撤销了。综合代办所中的五支队代办所所在地没有长期居住的干警家属,储蓄余额、业务量都非常小,是最早撤销的代办所。其他六个综合代办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按照上级行的统一要求予以撤销。六个综合代办所撤销前余额始终保持在600多万元。
最初的代办所开办的储蓄业务绝大多数是活期储蓄,有很少的零存整取储蓄。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储户的需求,后来开办了整存整取业务,但是只限于半年和一年两种期限。整存整取业务的开立后,对代办所的余额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代办所中最远的是距离银行办事处七十多里路的东滩代办所,最近的是三支队代办所,距离办事处不足一公里。局外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这么近还建代办所呢?说起来是有缘由的,三支队当时人员结构中,单身职工较多,住宿上班都在单位。当时的支队长找到办事处领导,讲了为了人员工作秩序(当时的状况是银行中午关门,每周一休息),工人只能周日来银行存钱,每月工资发放后,不能及时存入银行,存在安全隐患。出于这种情况,办事处领导积极请示上级支行,建立了三支队代办所,三支队领导特别支持,给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保险柜,特别安排在管委会,由两名管委会的同志专门负责。后来还修了柜台,下班时间办理各种业务,单位的职工非常方便,遇到特殊情况,随时都可以办理,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当时支队的工人们称:领导为大伙办了件大好事!记得三支队代办所成立后,减轻了办事处储蓄柜台压力,每月15日发工资时排长队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代办所中路途较远的有两个,一个是东滩代办所,一个是四支队(西滩也叫“九工区”)代办所。其实当时他们是同一个支队,后来四支队代办所随着机构分设为九支队。当时单位用车还不是很方便,四支队西滩代办所的代办员有时交账,只能乘坐滦南的过往班车。有时办完业务没有返回的班车,就自己走回去,或者在东风桥的旅馆住上一宿,代办员真的不容易。那时的条件确实很艰苦,代办员们在现金数量少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来办事处办理业务的。当时的社会秩序很安定,现在想起来真的很不可思议。化工厂代办所四十多岁的女代办员,七八里地都是骑自行车来银行办业务。
代办所绝大部分储蓄业务是活期储蓄存款(活期存折)业务,每年的六月三十日活期储蓄结息日之前,办事处在没有专职储蓄外勤的情况下,抽调储蓄人员深入到各代办所进行账务核对,确保前后台(代办所账务与储蓄事后监督账务)账表簿全部相符。上级行有时到代办所进行专项检查。代办所自始至终实行以收抵付,没有给代办所备付金。每月按照代办余额计提代办费。每年度上级行还要召开储蓄代办所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先进代办所、代办员。记得三支队代办员老康同志退休回家了,办事处领导还将当年发给代办员的纪念品寄到他家中,令他和家人很感动,他的家人还专门给办事处领导来信,对工商银行的深情厚谊表示诚挚的感谢!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储蓄业务实现计算机联网,异地通存通兑,代办所业务发展受到局限,加之当时社会上犯罪分子抢砸储蓄所的案件时有发生,代办所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上级行下发了对代办所进行了统一撤销的决定。
代办所成了时代产物,留在了我们老储蓄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