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股价齐创新高 释放什么信号

2025年04月22日 字数:2319
  2025年,A股市场波动不断。然而,银行股却宛如中流砥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节节攀升,多次刷新历史纪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攀升背景下,银行股为何能逆势上扬?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银行股持续走强又将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
  本报综合报道 2025年以来,A股银行板块持续领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屡创新高。截至4月18日,工商银行股价突破7.1元/股,市值超越中国移动;银行ETF逆市实现9连阳,规模冲击80亿元,成为市场“压舱石”。从行业表现看,银行板块年内累计涨幅3.5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居前,上海银行、齐鲁银行、渝农商行等年度涨幅超12%。
  多只银行股创下新高
  近期A股市场持续波动,银行股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4月21日上午,银行板块延续强劲走势,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浙商银行、苏农银行、青岛银行等涨幅居前。中证银行指数八连阳。
  而在此前的4月18日早盘,银行股成为市场的焦点。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盘中均创下历史新高,厦门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江阴银行涨幅靠前。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申万银行指数累计涨幅超过3%,在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银行股的这种强势表现并非偶然。
  “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态势逐步明朗,市场普遍预期银行业绩将迎来实质性改善,这为板块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低,资金加速流向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性的银行板块。”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分析认为,“此外,行业层面利好频出,不仅多家银行重要股东相继实施增持,更有部分银行主动推出‘估值提升计划’,这些举措有效提振了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信心。”
  频获股东增持
  在当前外部环境冲击下,银行股韧性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银行股已获保险、基金等多方资金支持,此外,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近10家机构的股东、高管也在近期纷纷披露增持计划或已增持,彰显对自家银行股价值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比如,4月8日,邮储银行公告称,该行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该行1991万股A股股份,占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份的0.02%,此外,光大银行亦在4月8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光大集团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等方式增持该行A股股份。
  另外,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则是银行内部高管以自有资金增持银行股份。
  对于相关控股股东增持的目的,各大银行表示,主要因为相关控股股东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对所控股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和持续看好,以及发挥作为控股股东当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作用。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银行股估值偏低,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向好发展,银行业绩有望企稳回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股仍然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银行大股东或管理层通过真金白银增持股票的措施,不仅体现了对银行业绩增长、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还向投资者传递了银行股价值被低估、未来将采取实际行动稳定和提升股价的决心,有助于增强投资者长期持有银行股的信心,进一步提升银行股的估值水平。该名分析师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进行增持。估值提升计划
  除了控股股东和高管增持股份计划外,浙商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亦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并提及现金分红情况。
  浙商银行表示,在结合公司经营业绩、财务情况、未来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平衡自身发展和股东回报,合理规划现金分红比例和频次,保持现金分红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持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杭州银行则称,后续将平衡好投资者短期投资收益、中长期利益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制定兼顾投资者回报和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利润分配方案,原则上每年实施两次现金分红,同时公司将继续保持会计年度每股现金分红金额(经股份转增等调整后)与同期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同向变动、合理匹配,确保股东回报水平与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相协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5日,已有24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分红预案,分红总额达5855.57亿元。其中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依然是分红的“主力军”,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4200亿元,较上年均有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0亿元的分红总额领跑,现金分红比例达35.3%;兴业银行分红总额达到220.21亿元,分红比例首次突破30%。
  具备持续上涨动能
  4月14日至4月18日,银行板块持续多天走强,国证银行指数从7310.39点上涨至7764.55点,涨幅约6.21%,明显强于大盘整体走势。同时,银行指数的持续上扬,也带动多只银行ETF上涨。
  上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全球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资金避险偏好显著提升,会加速流向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点的银行板块。
  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来看,多只基金产品加大了对银行股的配置力度。例如金信智能中国2025灵活配置混合的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银行股,且在一季度大幅加仓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其中交通银行为第一大重仓股;又如,安信聚利增强债券在一季度加仓了工商银行,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指数增强在一季度加仓了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
  “展望后市,银行股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能。主要基于以下四点支撑,即避险需求持续存在、股东增持彰显信心、估值修复空间可观、业绩改善预期明确。”刘有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对银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其效应更多体现在短期估值波动层面。具体而言,贸易摩擦可能通过抑制贷款需求、影响资产质量等途径对银行股形成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避险资金流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