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国补”刹车

2025年06月10日 字数:2477
  本报综合报道 正值“6·18”大促期间,多地家电“国补”由统补变为抢券补。
  近日,“重庆国补暂停”等相关消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关注。而在电商平台,“国补”页面也提示,活动升级中“无法领取、使用国补优惠”。
  那么,多地家电“国补”为何暂停?发生了什么?
  多地“国补”暂停
  国补是指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由国家财政部门实施的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或某些特定的产品、事项给予的补贴和津贴。
  2025年1月15日,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1月20日起买手机最高补500元。
  国补不仅可以拉动整体消费水平,下游因补贴所带来的增长,反过来还能够为上游的供应链创造新的增量。国家补贴政策在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商务部公布数据,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在十六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
  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促销活动“6·18”正在火热进行,但部分地方却传出“国补”暂停或者调整的消息。
  6月3日,银联旗下的云闪付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页面发布公告显示,根据《关于实施2025年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渝商务[2025]26号)中“补贴资金使用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的规定,本轮绿色智能家电补贴资金已提前耗尽,即日起停止资格码申领。
  重庆市商委相关工作人员证实,重庆地区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确实已暂停,重庆市以旧换新热线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称,此次暂停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的补贴资金已经用完。另外,重庆市商务委在官网回复市民咨询时明确表示:“相关部门正在起草第二阶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各板块的补贴标准、补贴类别和申报方式等,以后续正式文件为准,预计6月上旬出台。
  不仅重庆,江苏地区的家电“国补”也于近期暂停。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答复称,目前部分平台正在进行整改或系统升级,调整后消费者可以正常领取和使用补贴,各平台和商家将进行限额管理。同时表示,从6月1日开始,江苏“国补”线上线下都将采取限额管理,活动将持续到年底。
  广东的广州、佛山、湛江等地已无法领取智能家电家居等类别补贴。据广东消费品以旧换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提示称2025年6月5日起“广州家装厨卫活动”暂停发放折扣券,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公告显示:目前广东(仅江门,中山可参与国补活动)、湖北、沈阳、重庆等地区国补活动升级中,暂无法领取、解绑、使用。
  如何看待
  业内专家表示,“国补”刹车背后,或与补贴资金额度告急有关。多地公告表述中提及:“本批次申请补贴金额已达限额”“本轮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
  华西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表示,国补资金消耗超预期,多地转向限额限流甚至暂停。截至5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超1500亿资金被消耗,进入6月,叠加“6·18”大促、端午促销等购物节点,预计6月资金消耗将攀升至500亿元,推动1-6月累计消耗规模达2100亿元,多地因资金透支开始进入国补限额模式,甚至是暂停国补。
  奥维云网大家电部分析师肖蕴轩表示,2025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回暖与促销周期的密集推进,国补资金的消耗节奏呈现“高开快走”态势。上半年资金消耗进度占3000亿国补资金池的70%。受限于财政压力,部分地区在国补资金使用完毕后,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暂停。
  大摩分析师表示,关于近期部分地区国补暂停,背景为1月至5月家电国补已使用约600亿元(去年8月—12月使用450亿元),全年进度约过半,预计为第一期暂停,下半年大概率重启第二期。暂停时点选择或因“6·18”活动本身存在行业折扣,叠加国补可能对价格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暂停有助于支撑价盘。
  下半场或蓄势重启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表示,最近确实有些地区出现了家电“国补”暂停或者调整的现象,主要是国补资金在接续上面存在断档期,有缺口,现在各地有的第二批资金基本上已经拨付到位了,有的第二批资金还正在拨付,第三批资金规划也正在进行中,目前这个是短暂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焦虑的情绪,也有商家在进行炒作,相信很快就会有所改观。
  国补政策调整是控量而非结束,后续资金积极拨付中。在提振内需消费的大背景下,结束国补的可能性较小。
  重庆市商务委表示,第二阶段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6月上旬出台。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答复媒体称,目前部分平台正在进行整改或系统升级,调整后消费者可以正常领取和使用补贴,各平台和商家将进行限额管理。
  肖蕴轩表示,早期国补政策以普惠式补贴为主,旨在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快速激活市场。但随着资金消耗速度远超预期,政策模式亟待转型。
  江苏率先探索的“限额分配”模式,正成为全国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该模式通过每日、每月资金额度限制,结合分阶段发放补贴的机制,对资金消耗节奏进行精准把控。这种转变缓解了地方政府审计核销的压力,降低了资金滥用风险。也倒逼企业摒弃盲目追求补贴额度的竞争策略,转向更注重市场需求与产品价值的理性竞争,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据报道,根据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部署,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相关资金来自财政资金,中央和地方都有“出资”。具体来看,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
  从中央来看,今年安排的财政资金翻了一番: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今年以来,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截至目前,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下达两批到地方,共计1620亿元。
  从地方来看,各省份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强化资金保障,优化资金管理。此外,为了提升政策落实效果,多地还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在财政资金之外,还积极整合金融机构、平台公司、企业商家开展优惠活动,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丁琳在新华社日前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上提到,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推动简化补贴申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