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84家机构“消失”

村镇银行“减量提质”加速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3091
  今年上半年,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进入加速期,截至7月9日已有84家村镇银行获批解散,较前两年同期增量显著。在上半年内的村镇银行改革进程中都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释放了什么信号?未来中小银行的重组速度会加快吗,这之中有哪些问题需注意?
  本报综合报道 7月8日上午11时,伴随着成都银行雅安分行的金色牌匾揭开红绸,四川省首家由村镇银行重组升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分行正式诞生。
  据了解,这家分行的前身是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此次挂牌标志着四川首例“村改分”(从村镇银行整合为城市商业银行分行)模式落地。
  四川首例村镇银行“村改分”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截至2024年末,其总资产为3.4亿元。
  据了解,此次转型始于2024年5月,成都银行董事会决议收购该村镇银行其他股东股份,将其改建为雅安分行。历经一年推进,2025年5月19日获四川金融监管局开业批复,最终于7月8日完成挂牌,四川首例“村改分”金融改革终于尘埃落定。
  为何要推进“村改分”?成都银行雅安分行负责人表示,村镇银行受资金规模、业务权限及风控能力限制,已难以满足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需求。转型后,该分行承接了原村镇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员工,纳入成都银行总行体系,实现与总行资源及治理体系的整合。依托总行的公司治理、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成果,其业务权限、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将得到提升。
  成都银行是四川省第一家上市城商行,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营业收入为58.2亿元,同比上升3.2%;归母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上升5.6%。一季度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13348.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
  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雅安分行未来将围绕当地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大数据、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在小微民生领域,将通过简化审批、降低门槛、优惠利率等措施,扩大对辖内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覆盖。
  吸收合并出现新变化
  2025年进程过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仍在提速,村镇银行“瘦身健体”更进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2025年已有84家村镇银行正式获批解散,相较于2023、2024年同期,增量明显。
  从解散原因来看,多数村镇银行被辖区内城商行、农商行吸收合并,并设置为分支行。此外,在年内的村镇银行改革进程中,“首次”多次诞生——首次跨省“村改支”“村改分”、国有大行首次入局兼并重组队伍等。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来看,被辖内城商行、农商行或主发起行吸收合并并改建为分支行,是多数村镇银行解散后的主要出路。这一模式,也被业内称为“村改分”“村改支”。
  比如7月7日,云南金融监管局发布昆明呈贡华夏村镇银行解散的批复,昆明呈贡华夏村镇银行将被华夏银行收购,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等均由华夏银行承接。
  具体来看,华夏银行将受让三位股东所持有的昆明呈贡华夏村镇银行30%股权,此后华夏银行合计持有昆明呈贡华夏村镇银行100%股权,昆明呈贡华夏村镇银行将改为华夏银行昆明新城支行。
  业内人士认为,“村改支”“村改分”等合并措施不仅显著增强了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还通过将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纳入资本实力更强的母行风控体系,根治了治理缺陷,实现了运营成本的优化与资源协同效应的同步显现。加速整合与改革化险的推进,将为村镇银行带来风险化解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双重积极效应,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引人关注的新变化是,在年内的村镇银行改革进程中,跨省“村改支”“村改分”出现了首例。
  1月2日,重庆市酉阳融兴村镇银行获批解散,其收购方为哈尔滨银行。收购后,哈尔滨银行将该村镇银行改制设立为哈尔滨银行重庆酉阳支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酉阳桃花源支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酉阳龙潭支行。这是首个商业银行收购村镇银行并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案例。
  5月26日,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获批解散,而收购该行的江苏银行则获批设立了新的异地分行,即江苏银行宁波分行。此前,业内未有跨省“村改分”的先例。
  一直以来,区域性商业银行异地展业受到较多监管。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就指出“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银行类型、规模和业务实际,制定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
  跨省“村改支”“村改分”,是不是意味着区域性商业银行异地展业出现“松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跨区域收购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仍遵循着“一事一议”,不会成为常态。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之下,目前全面放开城商行、农商行设立异地分行进行跨区域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但设立异地分行、助力化解风险的做法可以进一步探索。”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国有银行首次介入
  上半年,国有大行首次加入村镇银行兼并重组的队伍,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6月23日,重庆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这也是首个国有大行参与“村改支”案例。
  事实上,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是工商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资料显示,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底,由工商银行独资发起设立,是工商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全资村镇银行。
  “工商银行主导村改支案例,是大型银行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有力举措。大型银行参与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充分体现了‘上下一盘棋’的体制优势,向外界传递出改革化险加速的积极信号。”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
  杨海平分析认为,未来大型银行参与村镇银行改革的案例预计不会太多。主要原因在于,在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中,监管部门始终强调主发起行的主体责任,而由大型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较小,绝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为城商行或农商行。事实上,当年城商行、农商行设立村镇银行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正是为了突破地域限制。
  据了解,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由主发起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并将其改制为分支机构,即常见的“村改支”“村改分”。这种方式便于直接管理,增强村镇银行的服务与抗风险能力;二是将地理位置相邻的多家村镇银行合并为一,利于整合资源和统一管理;三是村镇银行直接解散并市场化退出;四是主发起行通过增加旗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强化管理和治理效率。
  这四种方式孰优孰劣?哪种方式最符合监管导向?
  在杨海平看来,吸收合并是当前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主流模式,其优势是改革化险更彻底,适合资产质量差、生存能力弱的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增资的优势是改革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主发起行资源有限且村镇银行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形。“二者均符合结构性重组的要求,吸收合并更契合减量提质的导向。”
  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年度监管工作会议,“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被列为六大监管重点任务之首。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村镇银行吸收合并仍会加速推进,“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则是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主要思路。
  在董希淼看来,未来中小银行的重组速度仍将加快,村镇银行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下一步,监管部门应对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出台指导性意见,引导村镇银行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化解风险,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董希淼强调,兼并重组并不是“一招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中小银行,应重视中小银行的作用,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在非市场化的过度下沉中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