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爆火 银行机遇何在

2025年08月22日 字数:2966
  7月下旬以来A股持续走强,沪指创近10年新高,成交额屡破纪录,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与此同时,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却增加 2.14万亿元。A股走强与居民存款变动是否存在直接关联?面对A股热潮,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中如何挖掘增量,怎样在满足投资者多元需求时坚守合规底线?
  本报综合报道 A股市场自7月下旬以来持续走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万亿元关口。截至8月18日收盘,沪指涨0.85%,收报3728.03点,盘中一度突破3745点,创近10年来新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成交额再创年内新高。
  A股市值突破百万亿元背后,哪些增量资金在买入?对于资金来源,目前业内有多种讨论。除“外资入场”观点外,有券商研报称“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居于历史低位”,居民存款搬家,或成为行情驱动因素,相关论点引发市场较广泛关注。
  银证转账数据目前无明显变化
  近期,A股持续拉升,多家券商纷纷发布研报,就资金来源进行分析。
  其中,兴业证券一份研报引发较为广泛关注。上述研报统计称,历史上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介于1.1至2.0区间,当前仍位于1.8的历史高位。按照兴业证券的分析,当该比值下降时,即代表“存款搬家”现象开始出现;相关图片直观地显示出,该比值越低,则离牛市顶点越近。
  “往后看,增量资金依然源源不断,尤其是国内居民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该公司策略首席张启尧表示。
  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看来,本轮行情由散户情绪升温与外资回流主导,险资提供长期支撑。
  央行8月13日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如何看待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的“一增一减”,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去哪儿了?
  据了解,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主要涵盖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往会直接公布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当前这方面公开数据不再披露。因此,通过非银存款这一指标能大致看出资金进出股市的情况。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主因是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已过,加之近期股市上行,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回流。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日前发布的研报称,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投资情绪回升和风险收益比改善的推动下,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股市等风险市场。在市场环境改善时,“存款搬家”或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流入,为股市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券商发布的各种研报,来自银行渠道的重要数据——银证转账净值指数才是能够真正说明“存款搬家”后进入股市的关键参照之一。
  对此,一家国内重要系统性银行总行相关人士介绍,就该行的情况而言,八月以来,其银证转账净值指数没有明显变化,基本和过去一样。
  杭州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支行行长表示,“最近行里办第三方存管(商业银行提供的一项与证券交易相关的业务)的明显增多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储户存款有一定下降。不过这个和理财产品到期有关,数量也是相对可控的,不能得出‘存款搬家’的结论。”
  银行理财往“固收+”方向倾斜
  随着股票市场显著回暖,投资者多资产配置的意识正不断加强。
  “今年以来,市场氛围与往年有所不同。”某银行渠道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客户听说基金产品是含‘权益’的,往往连细节都懒得问,销售几乎寸步难行。现在,客户的态度开始明显转变,逐渐能接受一些含‘权益’产品,甚至有些人会主动来询问想配置一些此类产品。”
  据悉,银行理财也在往“固收+”方向倾斜,银行客户经理倾向于推介含有一定权益仓位的产品。“现在开始有不少客户前来银行网点,抱怨理财收益率越来越低,我们也会向其解释,并适当介绍一些股票投资范围在20%以内的‘固收+’理财产品,多数客户都能够接受。”某银行客户经理称。
  “‘固收+’与多资产策略产品的性价比正在提升。”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师夏凡捷称,此类产品的平均回报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存款且超过纯固收理财产品;同时,利用股票、黄金等不同资产来分散配置,实现了以适度风险换取更高收益的平衡,在当前环境下展现独特吸引力。
  深圳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透露,该行目前热度最高的还是“固收+”产品。从趋势上看,风险等级更高的纯股票基金业绩表现更为抢眼,近期也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银行理财公司应优化产品结构,拓展营销渠道。开发多元化理财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多家银行发文严禁信用卡套现炒股
  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调查发现,进入8月以来,已有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在内的十多家金融机构陆续发布公告,重申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等投资领域。
  如8月1日,陕西农信发布公告,再次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
  公告指出,若信用卡资金用于以上或其他非消费领域,则有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对于持卡人违规用卡、出现监管机构规定或该行(社)认定的风险特征的,该行(社)将对信用卡账户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示提醒、提前终止分期、降额、限制交易、止付等风险管控措施。
  据了解,陕西渭滨农商行、神木农商行、凤翔农商行、安康农商行等近10家农商行对此纷纷转发。
  另外,8月5日,民生银行发布《新增信用卡预借现金受控金额的公告》,从9月18日起,民生银行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该行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对该受控金额进行资金用途管理。公告强调,信用卡资金为受控金额,转入民生银行借记卡内的信用卡透支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信用卡、博彩及其他违规领域,否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首次大批银行对信用卡资金流向进行限制。去年10月以来,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性银行发文严禁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
  事实上,监管部门此前早已发文明确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购房、投资等领域。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严格管控资金流向,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那么,为何近期银行会陆续发布公告,再次提醒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当前A股市场回暖、投资者热情上升,部分持卡人试图通过信用卡套现或预借现金转入借记卡后违规流入股市,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监管机构长期严禁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银行此时集中发声既是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监管要求,也是在市场情绪升温背景下进行风险提示,强化合规导向的体现。
  王蓬博认为,银行需在流程上强化贷前场景真实性核验、贷中动态追踪资金流向、贷后对违规行为快速预警处置,同时联动支付机构、监管部门共享数据,守住消费贷资金不流入股市的底线。
  在某业内人士看来,A股爆火对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需在合规前提下优化业务策略,平衡风险与收益。
  调查发现,随着投资者股票投资需求上升,近期商业银行纷纷加大银证业务推广力度,通过开户奖励、增值服务等方式吸引投资者。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通过银证引流、托管合作等业务模式,在为投资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效实现了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仍留存在银行体系内,避免存款流失。这种银证深度合作模式顺应了投资者对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的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