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柠檬”出山记

2025年09月16日 字数:1758
  近年来,农业银行四川广安区支行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大文章”,依托广安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丰富乡村振兴产品库建设,不断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获得性。截至8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1.78亿元,较年初增加1.02亿元。
  初秋的四川省广安区白马乡,漫山遍野的柠檬树,如绿毯般铺满大地。
  作为广安区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白马乡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十分适宜柠檬生长。白马乡柠檬种植面积8000余亩,年产鲜果3000余万斤,产值超1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
  今年5月,“白马柠檬”成功入选2025年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现在是柠檬保果的关键期,浇水、施肥都马虎不得。”8月29日,在白马乡石梯村的广安云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柠檬基地里,业主唐学金正在给柠檬树浇水。
  基地里,连片的柠檬树整齐排列,翠绿的枝叶间,一个个柠檬缀满枝头。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8年前竟是荒草丛生、无人打理。
  2017年之前,唐学金一直在外地做建材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柠檬产业市场前景好,且白马乡的土壤、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柠檬,便毅然来到白马乡种植柠檬。
  为了种出优质柠檬,他经常前往四川安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尤力克”优质柠檬品种,同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到基地指导。
  如今,唐学金的基地已扩建到2000余亩,配套建有高标准储存室、智能化灌溉系统、4口蓄水池,基地的道路全部经过硬化,还修建了观景台。
  “现在我们基地年产柠檬约500吨,除销往重庆、成都等地,还出口到南非、印尼、新加坡。”唐学金介绍,基地常年聘有40余名农民工,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
  在“白马柠檬”蓬勃发展背后,农行广安支行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柠檬产业调研,为白马柠檬种植户提供金融支持。该行组建柠檬产业调研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如今,“白马柠檬”已成为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以“渠江柠香”“流杯柠檬”两大品牌远销印度尼西亚等地。随着获得“国字号”荣誉,白马乡正加快建设柠檬集散中心,布局精深加工产业链。
  “农业银行的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能在收购季及时结清农户账款,还能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唐学金说,农业银行专门为他授信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助其渡过难关,同时也推动其产业链向出口延伸。
  唐学金回忆,从事柠檬种植,每年的投入在300万元左右,主要是前期所需的肥料、后期柠檬套袋材料费及人工费。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及周转困难,一度感到焦虑和不安。
  今年初,唐学金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却不得不因资金短缺的问题暂缓下来。广安支行客户经理在了解到唐学金的困难后,迅速为其定制了专属信贷方案,前台与后台紧密协同,从需求对接到贷款审批高效联动,及时为唐学金发放“设施贷”200万元。
  “以前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人,很难贷款,现在农行专门为种植户提供‘设施贷’,利率也不高。”在收到贷款资金后,唐学金高兴地说。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广安支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深入推进信用村建设,深挖农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行已建立113个信用村,评定信用户1904户,农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支用全流程线上化。这种“数据跑腿”的模式,让金融服务触达田间地头,助力柠檬产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升级。
  针对柠檬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和主体的不同需求,广安支行量身定制农业模式化金融服务方案,推行“合作社+业主+农户”发展模式,稳步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野乡间,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为了让越来越多金融“底肥”精准施至柠檬产业,广安支行多措并举畅通涉农民企融资渠道。搭建“政银企农”沟通协作平台,以“政府主导、企业引领、金融赋能”思路,消除产融信息沟通障碍,定期对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融资需求、金融服务等情况开展跟踪对接和信息共享,及时反映新情况,合力推动落实工作。
  同时,该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县域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帮助种植户增收。截至8月底,广安支行农户贷款余额7.64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越来越多的实践显示,金融“链长制”下,普惠金融“普”的覆盖面更广、“惠”的可得性更高,一条全链发展的柠檬产业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