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市场开启法治新篇章

2025年09月16日 字数:2392
  9 月 15 日,《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从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住房租赁活动,不仅有助于稳定租赁关系、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更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供重要支撑。
  本报综合报道 “串串房”“隔断房”;“高收低租”“提灯定损”……不少有过租房经历的人,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烦心事。
  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它的落地,将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实现“住有所居”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条例》对住房租赁各相关主体行为有哪些要求?对住房租赁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条例》颁行后,具体规则如何落地?
  涉及2.6亿租房人口的利益
  “一天跑三四趟看房,结果没有一套和中介描述相符,时间精力全白费了。”在北京工作的刘女士提起此前的租房经历,仍满是无奈。据了解,她遇到的“虚假房源”问题,并非个例。有的租客签完合同后发现,约定由中介维修的家电坏了迟迟得不到处理;有的租约到期想续租,房东却以“收回房屋”为由拒绝,转头就把房子租给他人;还有的合同未明确费用分摊,后续水电费、物业费等纠纷不断。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口流动常态化,我国租房群体持续扩大。据《2025 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全国租房人口已接近2.6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更是超过40%。
  “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供需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落地见效的瓶颈。”北京海润天睿(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冷长剑表示,此前市场规范多依赖民法典、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通用法律,缺乏国家层面专项法规,难以精准应对租赁市场特有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也坦言,当前住房租赁市场还存在诸多待解难题:市场秩序不规范,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保障不充分;供给主体以个人为主,专业化机构占比低;部分经纪机构存在房源信息虚假、收费不透明等问题;监管力度仍需强化。“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正是为了更有力地规范市场、引导发展,为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精准“亮剑”租房市场乱象
  《条例》对哪些麻烦事儿“对症下药”?
  一方面,聚焦用于出租的住房。
  比如租客们常吐槽的“串串房”,也就是将旧房子或毛坯房,以极低成本装修后出租的房子。这类房屋装修质量差,通常有甲醛,严重影响租户健康。对此,《条例》明确,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
  还有“隔断房”,这在一些大城市内较为常见,一些房东为了多收租,将住房“隔断”为几个房间,或出租一些不适宜居住的空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从9月15日起,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再如虚假房源,《条例》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发布的住房地址、面积、租金等房源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另一方面,聚焦房屋签约环节。
  租客们普遍关注的无故扣押金、租金不透明、房东不签合同等问题,在新规中都有涉及。
  “《条例》相关规定涵盖租赁前、租赁后两个环节。”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王一帆表示。在租赁前阶段,《条例》从合同签订、备案及资金监管等环节明确了规则,为租赁关系奠定了合规基础,包括细化了押金的相关规定,要求租赁合同必须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禁止无正当理由扣减;在租赁后阶段,通过明确权责边界和监管手段,提升租赁体验的“安全感”“透明度”。
  房东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保障。过去在租赁过程中,一些租客擅自改装房屋结构,或当起二房东并私自转租房源,从中赚取差价。《条例》提出规范:不得损坏、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或者改动租赁住房承重结构,不得私拉乱接水、电、燃气管线等。
  “同时保护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益,才能推动租赁行业、租赁关系稳定,助推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
  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租有宜居”
  《条例》施行后,具体规则如何落地、市场将迎来哪些变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以前租房遇到纠纷,没有统一法律依据,只能双方扯皮。现在条例明确了权利义务,就像给租赁行为加了‘安全阀’。”家中有两套住房对外出租的李伟,道出了不少房东的期待。
  围绕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将从三方面强化全流程管理:一是制定并公布住房租赁合同、经纪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内容;二是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租金水平信息,保障租金透明;三是推动房产管理部门搭建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并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率。同时,住房租赁行业组织也需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分析,《条例》加强了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全流程监管,将明显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短期内,部分依赖‘隔断房’‘资金池’的中小租赁企业可能因为合规成本上升而退出市场,房源可能因此向头部企业集中;长期看,将推动租金透明化、提升居住安全感,租赁市场将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进而实现‘住有所居、租有宜居’的目标。”王一帆表示。
  在李宇嘉看来,《条例》实施后,可能会促进一些租金较低的非住宅租赁房源、二房东筹集房源、“隔断房”等退出市场,导致部分区域租金波动,低收入群体租赁选择减少。对此,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同时加大规划、用地、融资、税费等扶持,积极盘活存量房源,增加市场供应。
  “长远看,《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各方权益,将提升租房意愿,提高房屋租赁的稳定性,让租赁现金流趋于稳定,从而激励市场主体积极投资住房租赁。这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增量向存量、从建设到运营的转型,对行业新模式的构建有积极意义。”李宇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