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出海”迈入新阶段
2025年09月18日
字数:2255
本报综合报道 数字人民币开始加速“出海”了!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鼓励货物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机构和企业在开展业务时认可、使用电子单证,提升业务应用数字化水平,促进行业提质增效。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电子单证特点,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鼓励金融机构依托电子单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表述,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直接政策支撑,填补了此前该领域政策指引的关键环节。
政策密集加码
调查发现,近期有关数字人民币推广使用的重磅消息频出。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金融科技新应用与央行数字货币创新发展”见解论坛上表示,为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相匹配,并提高商业银行与用户的积极性,应升级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穆长春还提到,借助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技术,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8月1日,央行表示,数字人民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加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表示,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6月18日,央行宣布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地缘政治冲突频起,金融领域亟须在开放中加强对金融风险传导的预防和阻断。首先,地缘冲突通过投资者避险情绪引发资本流动异动,导致股市、汇市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其次,博弈中金融制裁工具升级,直接威胁中资机构全球展业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持续跟进地缘政治冲突、国际经济形势、外资金融机构母公司及其所在地区重大事项的潜在影响,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传导,也需要为地缘冲突下的权益资产提供对冲工具。同时,倒逼中国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系统性韧性构建。
多地案例落地
政策红利之下,金融机构也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例如,9月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动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服务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向境外公司发起数字人民币跨境汇出交易,成功为该公司办理向境外公司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汇款。这标志着重庆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结算业务正式落地。
此前的3月20日,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成功落地深圳市首笔跨境资金池资本项下多边央行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为某大型跨国集团办理了6.37亿元跨境人民币汇款。另外,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指导下,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为某进出口公司成功办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流程长、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称,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跨境结算时间缩短、支付成本降低,能直接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对金融体系而言,其能拓宽跨境资金清算渠道,打破传统结算体系限制,为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引擎”。
田利辉认为,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直接参与者”,承担着“技术转化”与“场景落地”的双重角色,可通过优化操作流程降低企业门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场景的实际应用,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积累实践经验。
将从试点走向常态化
除金融机构外,面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广阔前景,部分持牌支付机构也已率先开启全球渠道布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本地化运营为抓手,抢占市场先机。空中云汇(Airwallex)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空中云汇已在全球设立26个办事处,本地化团队规模超1800人,且扩张步伐仍在加快。”空中云汇全球运营兼客户体验高级副总裁刘丁华介绍。
谈及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与企业出海欧洲的机遇,刘丁华强调,欧洲市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安全、金融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极高。“高合规门槛既是挑战,也是升级全球运营标准的契机。”刘丁华表示,空中云汇已将欧洲的高标准推广至全球其他区域,从数据存储规范、客户准入到风险控制全面对标,这一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在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的业务同比增长129%,远超预期。
对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普遍看好其从“试点探索”迈向“常态化应用”的前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参与多边央行数字桥建设,对金融机构而言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杜阳建议,金融机构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跨境数字金融业务,主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更多跨境场景的应用。
田利辉则将金融机构布局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总结为“技术筑基、制度破壁、场景赋能”的三位一体战略突围。田利辉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政策持续完善、场景逐步丰富,未来数字人民币跨境生态将实现“常态化运营”,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将为全球贸易数字化贡献“中国方案”、打造“中国标准”。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鼓励货物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机构和企业在开展业务时认可、使用电子单证,提升业务应用数字化水平,促进行业提质增效。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电子单证特点,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鼓励金融机构依托电子单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表述,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直接政策支撑,填补了此前该领域政策指引的关键环节。
政策密集加码
调查发现,近期有关数字人民币推广使用的重磅消息频出。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金融科技新应用与央行数字货币创新发展”见解论坛上表示,为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相匹配,并提高商业银行与用户的积极性,应升级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穆长春还提到,借助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技术,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8月1日,央行表示,数字人民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加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表示,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6月18日,央行宣布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地缘政治冲突频起,金融领域亟须在开放中加强对金融风险传导的预防和阻断。首先,地缘冲突通过投资者避险情绪引发资本流动异动,导致股市、汇市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其次,博弈中金融制裁工具升级,直接威胁中资机构全球展业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的过程中,持续跟进地缘政治冲突、国际经济形势、外资金融机构母公司及其所在地区重大事项的潜在影响,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传导,也需要为地缘冲突下的权益资产提供对冲工具。同时,倒逼中国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系统性韧性构建。
多地案例落地
政策红利之下,金融机构也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例如,9月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动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服务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向境外公司发起数字人民币跨境汇出交易,成功为该公司办理向境外公司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汇款。这标志着重庆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结算业务正式落地。
此前的3月20日,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成功落地深圳市首笔跨境资金池资本项下多边央行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为某大型跨国集团办理了6.37亿元跨境人民币汇款。另外,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指导下,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为某进出口公司成功办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流程长、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称,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跨境结算时间缩短、支付成本降低,能直接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对金融体系而言,其能拓宽跨境资金清算渠道,打破传统结算体系限制,为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引擎”。
田利辉认为,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直接参与者”,承担着“技术转化”与“场景落地”的双重角色,可通过优化操作流程降低企业门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场景的实际应用,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积累实践经验。
将从试点走向常态化
除金融机构外,面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广阔前景,部分持牌支付机构也已率先开启全球渠道布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本地化运营为抓手,抢占市场先机。空中云汇(Airwallex)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空中云汇已在全球设立26个办事处,本地化团队规模超1800人,且扩张步伐仍在加快。”空中云汇全球运营兼客户体验高级副总裁刘丁华介绍。
谈及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与企业出海欧洲的机遇,刘丁华强调,欧洲市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安全、金融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极高。“高合规门槛既是挑战,也是升级全球运营标准的契机。”刘丁华表示,空中云汇已将欧洲的高标准推广至全球其他区域,从数据存储规范、客户准入到风险控制全面对标,这一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在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的业务同比增长129%,远超预期。
对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普遍看好其从“试点探索”迈向“常态化应用”的前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参与多边央行数字桥建设,对金融机构而言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杜阳建议,金融机构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跨境数字金融业务,主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更多跨境场景的应用。
田利辉则将金融机构布局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总结为“技术筑基、制度破壁、场景赋能”的三位一体战略突围。田利辉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政策持续完善、场景逐步丰富,未来数字人民币跨境生态将实现“常态化运营”,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将为全球贸易数字化贡献“中国方案”、打造“中国标准”。